汴京城,此時無論各官府衙門還是酒樓商鋪或者大戶人家都在免費發放大米。
非是朝廷命令,不是窮奢極欲,也不是向外國使團炫耀。
只因為下一個月是八賢王趙德芳的四十五歲壽辰。八賢王對當今天子有撫養教育之恩。天子親政后,八賢王多告假不朝,少理政事,但位高權重,恩遇隆渥。
汴京府衙內,府尹包拯詢問公孫策:“公孫先生,這每年為八王爺祈福求壽,自是應該。斗米熱鬧非常,也是好事。只是,是否有勞民傷財之嫌?”
公孫策躬身答道:“回大人,每年發放大米的是各處官府、各家商鋪、各大富戶,發放一些大米對他們來說無絲毫負擔;尋常百姓領取一些米,又可減輕自家一些壓力,正合取有余而補不足之意?!?/p>
包拯接著問道:“這取有余而補不足,自然是正道。不過,雖然每年斗米對府衙、商鋪、富戶不構成負擔,但讓他們常年做這無利之事,他們如何心甘情愿,只怕會節外生枝,鬧出事端?!?/p>
公孫回道:“這一方面,大人可以放心。各處官府衙門的斗米,有的是如大人一般從家鄉親戚帶到京城,有的是外地縣衙送到本鄉京城官員處。京城官員參與斗米,一則為八王爺祈福求壽;二則為家鄉風土人情博得美名;三則若在斗米中取得美名,也利于家鄉農產在京城甚至全天下的流通,官員在家鄉也能贏得美名。此事有百利而無一害,官員自然樂意為之。至于商鋪富戶斗米也是有益無害。另外,因為斗米,各地官員更加重視勸課農桑,作物種植改良,也更關注興修水利。農物產出提高,百姓生活更好,于國于民都是一樁好事?!?/p>
包拯點頭稱是,又和公孫策聊了些別的事情。
三日后,天子朝會,問罷各種事務,天子又問民間有何異聞趣事,官員不免提及京城斗米之事。八王爺對天子有養育之德,天子以孝治天下,斗米是為八王爺祈福求壽,自然是彰顯天子之孝心,朝廷之教化,百官之忠誠,萬民之安康,當然一團和氣。
仁宗也是滿意,興頭又起,問道:“那前幾年的斗米,結果如何?”
包拯回道:“回萬歲,前幾年斗米,各處府衙以龐太師家鄉湖州米為珍品;商鋪則以聚義樓的松江米為佳品?!?/p>
百官稱是。
天子遂問太師:“太師,貴鄉米有何妙處,說來與朕聽聽?!?/p>
太師接言道:“回萬歲,此是圣上恩德,同僚贊譽了。陛下以仁孝治天下,上感與天,風調雨順;任用賢能,地方官吏勤于農事;加之臣老家湖州緣太湖而起,湖水甘美,潤物細膩,天時地利人和,養育出一方百姓和農產,此皆賴陛下之德?!?/p>
百官齊聲頌贊天子,天子龍顏大悅,又問:“既是以湖州米和松江米為佳品,那宮中御庫可有此兩地之米,各有多少?”
總管李俊回道:“回萬歲,御庫有天下珍品,湖州米和松江米自然不缺,內中湖州米六千斤,松江米六千斤?!?/p>
天子言道:“既然如此,即刻從御庫中取湖州米三千斤、松江米三千斤送到南清宮,為八王壽禮;取湖州米五百斤、松江米五百斤賞賜在京官員。再送湖州米兩千斤、松江米兩千斤到汴京府,務必今日送到,明日由包拯參與斗米,不得有誤。一來為八王爺求福,二來與民同樂?!?/p>
李俊、包拯領旨謝恩,百官稱贊天子仁德。
散朝后,御庫不免一番忙碌,稱出庫米,三路人手,一路將米送往南清宮,一路送到汴京府,還有為百官發放的一路。
送往南清宮的先不說。單說送到汴京府的這一班人手。午時,汴京府接到庫米,包拯和屬官謝恩,送走來人,便忙著發放庫米事宜,此事由公孫策負責。公孫略一查看庫米,觀察庫米顏色,取幾粒以手指掐之,再取幾粒送入口中,臉色大驚,忙命屬下多打開幾袋庫米,一一如法試之。不想,越試臉色越難看,多試幾袋,卻是驚出汗來,忙命屬下將庫米保存好,不得與府內任何糧食摻雜,自己則忙到后堂向包拯稟告。
“什么,庫米有誤?”包拯大驚,“如何有誤?”
“回大人,說是珍品,而實際送來的米雖是湖州和松江米,但多為三年以上的陳米。吃的少,吃的時間不久,可以充饑,但口感不佳,難與尋常新米相比;吃多了,吃的時間久了,有中毒之虞?!?/p>
包拯吃驚不小,忙與公孫策一同來到庫米之處查看,單看顏色便覺不對。忙帶隨行人馬來到南清宮中拜見八王。寒暄后,委婉問起皇上賞賜的庫米,王爺知道包拯問起,自然遇到非常之事,問包拯來意,包拯不加隱瞞告知了府內收到庫米的情況,八王便讓包拯跟著一同驗看自己收到的庫米,不想自己收到的庫米比起汴京府收到的也好不到哪里去。王爺大怒,包拯連忙勸慰,言道明日進宮面圣將情況向萬歲稟明,由天子定奪。
次日,包拯進宮向仁宗陳明此事。仁宗怒起,堂堂天子府庫,放的竟然是多年陳米,自己對此一無所知還以此為養父祝壽,以此參與斗米,說是丑聞抑不為過。而事涉內庫,若交由汴京府審理則多有不便。隨即傳旨由八王爺領銜,王丞相會審,包拯協審,刑部提供場所及襄助審理此事。
八王和丞相自然少管事務,主要還是包拯審理,刑部協助。
包拯傳來總管太監問起為何庫米有摻雜之事,總管自然推脫是各地送來之時即是如此,再傳兩地知縣,知縣則是說每年御米入庫交割時都有簽字憑證,知縣和內庫都有存檔可以查驗,包拯一一查驗兩造歷年存檔,兩方無差,每年入庫的皆是新米。
包拯將情況稟明八王和丞相,告知兩位每年入庫的確實是新米。
包拯言道:“內庫中米有進出消耗?,F今入庫無誤,則事在出庫、消耗和庫中存米,要查明此三者,需暫時封存內庫。下官無此權?!?/p>
丞相言道:“不錯。封存內庫只有八王有權行此事?!?/p>
八王同意,下令封存庫中湖州米、松江米一個月,不得進出,內庫接令照辦。
次日,包拯傳來管庫官員,要其出示歷年消耗新米和銷毀陳米的賬冊。
三日審查下來,地方上繳新米、歷年消耗新米、銷毀陳米,核對無誤;而在庫數量卻多了千余斤。但依賬冊而論,庫中所存應皆為新米,若如此,則是倉庫守備未能及時銷毀陳米,拿個迨職之過即是。但內廷發往南清宮和汴京府的庫米,八成多為陳米,新米不足兩成,如此一來守備難免監守自盜、以舊換新之嫌,盜換二十斤庫米即是死罪。但守備地位低微,糧米進出庫沿路多有護衛監視,守備即使要以次充好幾千斤庫米,也無運輸之力。
守備承認的也是盜換庫米三百余斤,離庫中陳米之數相去甚遠。盜換三百余斤庫米已是死罪,但三位守備卻不再多認另外被換的庫米。鑒于此,包拯先將內庫三個守備羈押在刑部大牢,待全案審明再行判處。
包拯向八王和丞相回復此情,言及其中蹊蹺之處:總斤兩對不上,且是在庫斤兩多了兩千余斤,但新米卻少八成多了。
聞此,王延齡開言道:“依內庫之例,內庫糧米除了地方上繳,朝廷還會從民間商賈采買以備不時之需,內庫會將賬務上報分管太監。此一份糧米之數明細不入守備之賬,每一年由分管太監核對地方上繳、朝廷采買之數,再與消耗、銷毀、在庫之數核對,防的就是下面監守自盜。要傳召分管內庫太監,需八王手令。查驗賬冊也要有八王爺在場?!?/p>
八王爺當即下令要求分管太監錢休將歷年賬冊帶來備查。分管太監帶來賬冊,當堂呈與八王爺,八王爺略一看后,吩咐傳與王丞相和包拯查看。錢休是內廷太監,此來是上交賬冊備查,而非問罪,顧立而不跪。
賬冊記載了五十年之內的地方上繳、朝廷采買之數。地方上繳之數不談,朝廷采買之數五十年間共由十七家商戶供應。
包拯看后,問道:“王爺、丞相有何見教?”
八王不語,王丞相開言道:“朝廷采買商戶糧米雖要求甚嚴,但采買之價高于民間商戶買賣。能為朝廷供應糧米不僅能壯大商戶聲譽,且有足夠財利,商戶應能持久供應朝廷所需,何至于五十年間換了十七家商戶?!?/p>
聞此言,八王、包拯均覺有理。再看那堂下分管太監卻已撲通跪倒在地,口稱冤枉,由此牽出一樁五十年的大案。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二章 汴京斗米引奇案》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