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說網 >> 男生>> 歷史軍事 >> 露河的故事 [書號3404517]
選擇背景顏色: 1 2 3 4 5 6 7 8
選擇字號: 特大

第六章 追尋祖先的足跡

《露河的故事》 藍天藍天藍天/著, 本章共5501字, 更新于: 2022-02-09 20:42

爺爺的祖上是誰呢,有些模糊。前幾年有一個本家想造家譜,由于資本的原因,也可能是各有各的工作要忙,終于沒有成功,煙消云散了。那幾年造家譜是很流行的。

五柳鎮一高姓老板,其實就是個包工頭??萍嘉幕s不上,突然的富有極容易騷包。當然,騷包并不專指他造家譜,同時還做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事情。不過現在清凈的多。內卷之下,錢也沒那么好嫌,這才是生話的常態。

高姓老板專門跑到縣里,查看了光縣志,由于記載甚少,也沒有真正搞明白移民的來龍去脈。

象省北部的移民多來自于山西洪桐縣,我們象省南部的移民多來自于江西瓦屑壩,也有口口相傳是瓦湖壩的。這個大家應該都認可。

理一理思路,大抵應該是這樣的,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三襲象省九襲光縣,人人自危,只有"跑反”?!芭芊础本褪嵌惚軕馉幍臑碾y,跑路到外鄉逃難的意思。俺們的祖先跑反到江西。鄱陽湖、長江、露河這是一條主要線路,黃河、淮河、露河這條線路也可以逃避戰爭。瓦屑壩就在鄱陽湖之畔。當然也有跑到其他地方的,比如淮南、江浙等。等到清朝平穩下來,我們的祖先又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家鄉。又起太平天國運動,俺們祖先也有"跑反”到淮南、江浙等地落戶。

有二件事讓我記憶猶新,久久不能忘卻。

一件是:一次在浙江長興打工,與當地老鄉閑談,他們說他們的祖先就是象省光縣的,前幾年,逢年過節還回光縣走親訪友祭祖,但走動的次數漸漸減少,隨著多數老人的去世,現在沒有人再回光縣了,時間能蕩滌一切,鄉音無改那是童話,他們早已經不會說家鄉話了。

一件是:一次在淮南打工,代步的自行車沒氣了,找修車鋪修車,修車老板是一個五歲的黑胖漢子,他擺弄一下自行車說,"老樁”壞了,要換“老樁”。"老樁”是俺們稱呼"氣門芯”的,他們也這樣說,我驚詫,同時也感到親切和溫暖。再看一眼黑胖子,他似乎也并不黑也不丑,而且感覺很可愛。問起他祖先的情況,他說不上來。修好車,去吃飯,找一個臨街的小飯館,找一個靠街的桌子坐下,有少許的陽光從玻璃窗投射到桌子上,人不是很多。找老板點了一個菜,羅子絲炒千張,一碗米飯。在這里吃米飯還是容易的事,跟我們那里以米為主食十分相似。說實話,有人認為吃米飯那么難嗎,還真是,有一次,我在一個小麥主產區的縣城吃飯,還真沒有找到米飯下肚,只能吃一盒方便面了事,當時,晚飯吃得稍微有點晚。老板把菜端上來,羅卜絲和千張都切地細,油料不多不少,食材用地是青頭羅卜,這種羅卜上頭青色,下面白色,個頭不是很大,脆而且甜,略有辣味。若是正宗的土羅卜,那味道無與倫比。生長在田野里的羅卜英子很茂盛。這道菜正是俺家鄉的做法。問尋老板的祖先,他也說不甚明白,不敢深問,畢竟初次見面,老板又閑不下來,那還是不問得好,免去討人煩。

縣志上查不到,就不應該是移民而來,那比較靠譜的推猜只能是,祖先"跑反”到江西瓦屑塊,等時局平穩下來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其中房屋以前的建筑方式也能說明問題,俺們家鄉少有夯打的土墻,這種夯打土墻的方式應該也是從江西瓦屑壩引進的。

口口相傳的東西應該也有它的可信度。

相傳,我的祖先兄弟二人,大抵在清朝時遷移而來,一個叫李準,一個叫李仁,李準住在宅西,一個住在宅東。李漁那一支由李準延續而來,俺家族這一支由李仁發展而來。至于古大奶怎么到的宅西,情況也應該類似。

至于爺爺是李仁的第幾代,這個不能確認,可以肯定的是延移的時間應該在清朝清宣宗道光末年或者清文宗咸豐初年。這個可以從夯土墻的使用年限上估算出來。

李仁的墳墓現在是找不到的。

在我家的祖墳里沒有比我爺爺還高輩份的祖先了,這個應該和上世紀的園田化建設有關系,由于糧食的短缺,園田化建設可以最大限度自利用土地,工業化程度低,糧食產量也少,吃飯也是大事,那就只能向土地要糧食。平墳就成為重要的方法之一,我猜度,祖先的墳墓就在那時給平掉了。至于說爺爺的墳沒平掉,那是因為老叔多少有點文化,在大隊當會計,爺爺的的墳墓得以保全。

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那時多少認識幾個字已經是大文化了。

平墳的事情有些我還記得,雖然那時我還小。

在我家宅子東南一公里處,有一處墳地,四周都是稻田,這是必須要平掉的,無主墳比較多。當時出土了很多陶瓷碗,雖不是很精美,但也很古樸,大多就地都砸碎了,也有偷拿回家的,宋二嫂就揣回家了幾只。后來我到她家串門,還用這種碗喝過水呢。最令人震驚的是,從棺材里扒出一具女尸,栩栩如生,頭發衣服完好無損。激情之下也出莾漢子,有一個叫付雨全的,搶先一步,一馬當先撕碎衣服,拿起鐵鍛鏟開肚皮,敲掉牙齒。腸肚合并黃色液體流了一地。后來聽社員們議論,他的這種過激行為是想從死人身上找到財寶,然而,只是空歡喜一場。后來,付雨全隨遠嫁的女兒去了江浙,客死他鄉。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母親的娘家侄女住順流店公社,她不能生育,過繼了一個兒子,在那時做土方造田的時候,雖然是社會主義制度,有時候為了激發社員的勞動熱情,也有適度的小包工。包一小塊地方,看誰挖出的土方多,按土方的多少記工分,勞動的分值能衡量社員的工作量,年終接分值分配糧食。母親的侄女家也分得一小塊土地,一家三口挖地挖,鋤地鋤,運土地運土。突然,侄女挖到一個硬物,扒開浮土,是一個團子,接開蓋子,油紙緊封團口,撕開油紙,團子里有一棉粗布的扎口袋子,解開扎繩,袋子里呈現的分明是洋錢,也就是銀圓。夫妻二人驚訝而且狂喜,其他社員各忙各的,熱火朝天,汗流浹背,母親侄女這邊的異常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夫妻二人小聲商量的結果是,先埋在土坑角落的泥土里,等收土的時候,晚走以后悄悄地帶回家。此時,恰逢運土的兒子回來,閱歷很重要,毛頭小子沒經驗,發現了團子里的洋錢,一聲驚叫,抱起團子就往回跑,他認為家是最安全的,其實,有些情況并不是,起碼現在不是,現在最需要的是保密。他們這邊的異常舉動引起了一些人地注意。他們觀望,仿佛明白了大概的事情。有先明白過來的幾個人開始行動,追逐過繼的兒子。后明白的也有加人加入追逐,總有追上的,也有迎頭趕上的,他們混在一起拉扯和搶奪,過繼兒子邊護著團子邊往家跑,夫妻二人幫不上兒子什么忙,只能呆呆地看著,而且心里還有些害怕,等到兒子跑回了家,五、六十塊洋錢也就只剩下十幾塊,到家在哄搶的道理是沒有的。等生產隊追究下來,夫妻二人冒險交出一個空團子,且千嚀呤萬囑咐兒子不可在外面胡說還有剩余,私底下又給生產隊長二塊洋錢,信勢旦旦地說只剩下七、八塊了,又加之生產隊長是本家。有好多人參與哄搶,這起風波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后來每當逢春節,夫妻二人到我家走親戚拜年都后悔的不行,懊悔的話連續說了好多年,如果不是過繼兒子的魯莽,應該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所有的銀圓據為己有。過繼兒子長大結婚成家以后,又回到外縣他親生父母那里去了,夫妻二人的晚景有些凄涼。

俺家緊鄰泥河,祖屋是貫宅南北的,在宅子的東邊。有兩進的院子,和老叔家分家的時候,在中間相通的部分砌起夾墻,砌墻用的材料是土坯,墻不是很高,兩家人可以互相看見。俺家的大門是原有的,老叔家又重新往南開了口供家人進出。

我家和老叔家的大部分公共墻,都是用土壓實而成,不是用土坯砌的。一次在修繕房屋的時候,俺自家大哥說,這種墻應該有百年的歷史,是用粘土混合蒸熟的糯米夯實而成,結實而耐用。墻體并不是直上直下,中間部分較寬,中上部分較窄,這種結構很穩固。

每當油菜花開的季節,滿天飛舞的土蜂子在土墻的小孔洞中進出出。這種小孔洞是土蜂子的巢穴,我很納悶,土蜂子沒有牙齒,這種小孔洞它們是怎么建造出來的??锥春軠\,最深不過一根火柴的長度,孔口的大小能塞進大個的黃豆,夯實的土墻分布著這樣的小洞,密密麻麻,向陽的墻上更甚,土坯墻上也有,但少很多。

象我家這情況,即有夯實的土墻又有土坯墻,那土坯墻應該是后來更換上去的。

童年沒有玩具,抓土蜂子也是我們常玩的項目之一。土蜂子雖然沒有青蜓那么靈敏,但飛舞的土蜂子也不好抓。大人們常借助蒲扇拍打,有的還把拍到地上的土蜂子踏上一腳,終于粉粉身碎骨了。李玉兒就這么干過。至于我們小兒就只能捕促回到巢穴里的蜂子。

蒲扇是蒲葵的葉子加工而成。蒲葵是多年生熱帶和亞熱帶常綠喬木,它的使用應該可以追溯到東晉謝安的頭上,他罷官回南京,常手搖葵扇,不少人爭相效仿。在沒有電風扇的年代,蒲扇可是納涼的必備佳品,輕便、實用、而且扇風柔和,即使是現在還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在用,有時還可以用蒲扇在脊背處撓癢癢,李玉兒就是經常這樣做的人。

我的年齡和李良差不多,小時候的一天午后,大人們還在短暫的午休。

李良扒在我家門縫,小聲的招呼我:“老九,掏蜂子。"

上世紀農村家的大門多是木制的,由于技術的原因,門關起來的時候不是很嚴密,兩扇門之間有縫隙。

我從門縫那就聽到是李良的聲音,我悄悄地拿了兩個藥瓶子,輕松地把門打開,這種木門的轉動會有"吱、吱”的響聲,我躡手躡腳地出了口,害怕驚動午休的父母。

"快走,"我小聲對李良說。

“給我一個瓶子,"他在我身后要求

"到塘壩子給你,"

"塘壩子"其實就是出宅子的一條路,有的寬有的窄,俺們這里有一個現象,幾乎所有的宅子都被水塘圍住,只留一個出路,這一個出路,俺們叫它"塘壩子"。水塘并不寬,五、六十米寬,最寬的也不過百米,大多一人多深,這種圍塘應該是人工的,祖先是為了防賊嗎,也應該有防野獸的功能。畢竟我們住在大別山腳下,大象虎豹沒有,狼、野豬和狐貍等并不少。古寨的圍塘有些特別,沒有出路,只有東邊有一座吊橋,日夜有人值守,都是土匪古六安排的小嘍啰。這種圍塘深且寬,圍塘里邊有堅實的圍墻,夯實泥土而成,寬而且高,這種人工建設就有軍事設施的意味了。

在"塘壩子"我給了李良一個瓶子,"塘壩子"西邊有竹子,俺倆折了竹子的枝椏做掏峰子的工具。

掏峰子其實很簡單,把瓶口對準蜂巢洞幾,用小竹棒刺激蜂巢中的蜂子,蜂巢只有一個洞口,它沒有退路,只有奔洞口而來,乖乖地進到玻璃瓶里。一個蜂巢大多一個蜂子,也有二個的,我疑心它們是夫妻,很少有三個以上的。蜂巢應該是它們自己挖掘的,每到土蜂子活動的季節,在洞口外面能看到濕潤的粘土,有的還能結成一段龍洞口外,仿佛吸過的卷煙沒有彈開的煙灰粘在洞口處。我懷疑這種做法還能防雨,真嘆服大自然生物的奇妙。土蜂子有時還在洞穴中低聲吟唱,發出"嘰嘰嘰“的聲音。

我在掏蜂子,李良也掏。也有寧死不屈的峰子,不論你怎么鼓掏蜂巢,它就是不出來,這種情況之下,我般都放棄,李良則不然,如果不出來,他是要用竹棒猛戳的,不肯給它們一條活路,如果是一對蜂子在巢穴里且還高聲唱歌的,那他更不能放過,看著掏出的破碎的蜂子尸體,現在想來還有些殘忍。

俺在忙著掏蜂子,并不想掏太多,玩玩而已,回身找李良,他站在我身后,瓶子里只有一個峰子在拼命的掙扎。

"蜂子呢,”我好奇地問他。

"跑了,"他擠了一下眼睛。

"我幫你拿著,你會掏,“他在忽悠我。

我把掏了十幾個蜂子的瓶子遞給他,接過了他手里的瓶子,準備再掏幾只算了,俺對掏蜂子的趣味不強烈。

我又掏了幾只蜂子,回身找李良,他不在,放眼捜尋,看見他往塘壩子走去的身影,我追過去,看見他站在"石飄“上把掏出的蜂子傾倒水塘里。

"石飄"就是架空在水面上,連接岸邊的長條形石頭。"塘壩子"的這塊"石飄"長約三米,暗紅色,厚重而結實。兒時夏季的中午,母親常常把我脫的精光,平躺在"石飄"上,去除身上的污垢,我能感覺到"石飄"的光滑和清涼。那時,塘水很清潔。

土蜂子在水塘里掙扎,它可沒有水陸兩用飛機的功能,不能在水面上起飛。小小的翅膀用力加速地拍打水面,激起很小很小的波紋。有盲目闖到岸邊的,濕漉漉的,小身體在起伏,似乎好象在喘氣。李良發現了它們,用短竹棍又把它們扒拉到水里,把那些掙扎的歷害的用竹棍往水下按……

"九兒一一"母親站在門口呼喊我,聲音里含著擔心。

"俺回了,"李良小聲跟我說,一邊把瓶子扔水里,一邊往他自己家門口跑。

“哎一一!"我答應了母親一聲。那時瓶子可是寶貝,我很想把飄浮在水里的瓶子撈上來。母親過來了,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牽著我的手往回走,一邊嚇唬我。

"正晌午別到水塘邊玩,有水鬼,會把小孩子拉到水里吃掉。"

還講了八哥遇鬼的故事嚇唬我。八哥從小的獨立性就比較強,有時一個人也會玩。也是一天午飯后,父母親在午休。太陽光很強,路上沒有一個行人,水面很平靜,雞都躲在樹蔭下懶得叫喚,貓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睡覺了。午睡的母親很擔心她的孩子,中途驚醒,尋找不到八哥,就到塘壩子來找,還沒有到塘壩子的時候,就看見八哥和一個小孩子在石飄上玩耍,小孩子穿著紅兜兜,臉面不甚分明,母親大喊八哥的小名"貓"。孩子多,起名那么方便,況且是小名,那么常見家養動物的名子就用上了。俺們那還有一個習俗,認為叫"貓"、"狗”、"黑蛋"……這種不雅的俗名用死男孩子身上反而易于養活。八哥小時候常戴著一頂貓頭樣的帽子,帽子是父親買的,老叔每每看到小時候八哥戴帽子的模樣,總是老貓老貓的叫著,不知不覺"貓"便成了八哥的小名。母親的喊聲都嘶啞了,八哥似乎沒有聽見,那個穿紅兜兜的小孩卻轟然跳進水塘里,濺起一片水花。母親拉起迷迷糊糊的八哥往回走,還發現了,穿紅兜兜的小孩跳水濺起的水滴滴落在石飄上的印痕。母親確定且肯定的認為那紅兜兜的小孩一定是水鬼。

這個故事對我很見效,即使母親帶我到水飄上洗污垢,我都猶猶豫豫。年長后的我如果傍晚一個人到石飄上洗腳都要汗毛直立。成人后的我也曾懷疑母親故事的可信度,但母親卻認為確切是真的。

可見,由夯實的土墻推斷,我的祖先應該由上世紀中葉上溯一百年的時候,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由江西瓦屑壩移居而來。當然,如果有人能歸納統計一下性染色體的基因排序,這樣科技追尋應該更科學且確定。說不定,對醫療事業也是大貢獻。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作者寄語: 移民也是一件大事
wap_17K
  • 下載17K客戶端,《露河的故事》最新章節無廣告純凈閱讀。
  • 17K客戶端專享,簽到即送VIP,免費讀全站。
更多

編輯推薦榜

1 大展鴻途
2 風起龍城
3 大秦第一熊孩子
4 仙穹彼岸
5 特種兵之最強國術系統
6 當晝與夜再次相遇
7 夫君寡嫂生野種?來!做親子鑒定
8 重生改嫁戰神公爹,家暴前夫嚇尿了
9 協議結束,億萬總裁跪著求續約
10 少年戰歌
資訊快遞
人氣熱銷 言情熱銷
潛力大作 女生必讀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六章 追尋祖先的足跡》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換一換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