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居家潔凈 清氣著身

《傳中華經典,讀家訓箴言——至清品行》 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著, 本章共1401字, 更新于: 2019-07-12 18:33

原文 訓曰:爾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潔凈。人平日潔凈,則清氣著身。若近污穢,則為濁氣所染,而清明之氣漸為所蒙蔽矣。 ——愛新覺羅·玄燁《庭訓格言》 白話 你們凡是起居住行,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潔衛生。一個人平時儀表整潔,干干凈凈,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清純的氣質。如果不講衛生,平時被污穢骯臟的空氣所污染,那么他即使具有清靜明朗的風度,也會逐漸被蒙蔽而變得齷齪不堪。 家訓史話 啟蒙名著《弟子規》寫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痹缭谙惹貢r期,人們就很講究個人衛生,主張“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有時,沐浴甚至是一種很重要的禮儀,體現了尊敬之意。比如皇帝在祭天之前都要沐??;漢代還規定官吏每5個工作日后有一天可以休假洗澡,叫做“沐休”;喜愛干凈的南朝梁的簡文帝蕭綱還寫了本《沐浴經》。 最早的浴室為皇家所有,至少在周代就已存在。大約在漢代,民間浴室在寺廟中出現。始建于東漢的陜西扶風法門寺遺址就曾發掘出了浴室。據宋朝人記載,當時僅占全寺面積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另據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所載,寶光寺中也設置有非常大的浴室。專門針對平民百姓的浴池在宋代出現,并一直延續至今。當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后,曾發出這樣的驚呼:“中國人每天都沐浴洗澡!”而這在當時的歐洲簡直是不可以想象的。另外,元代《析津志》還記載:有士庶之家,在女兒出嫁前,一定要將其送入浴池徹底沐浴??梢?,洗澡已融入了人們的婚俗禮儀中。 除了重視身體潔凈,古人對自己的儀容也十分在意。珍珠霜、粉、胭脂、桂花油、發蠟、香袋等都是古人修飾儀容的日常用品,且擦臉、擦身體以及頭發,需要用不同的材料,十分講究。甲骨文中的“若”字,就是一個人洗完頭之后在梳理頭發的樣子。頭發梳理整齊后,還要挽成發髻,并插上用骨或者玉做的笄。發髻外面要用帛包好,然后再戴上冠,非常講究。古時,一個人如果頭發雜亂,只能說明此人生病或遭遇了不幸。 而對于口腔衛生,古人也十分注意。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國就有了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記載。古人通常用酒、醋、鹽水、茶及溫水漱口,或以青鹽擦牙等方式來保持口腔衛生,后來從僧人那里學會了咬楊枝清潔口腔,即靠咬嚼一種叫齒木的枝條,摩擦牙齒表面,同時還用它刮舌。史料記載,早在6世紀的南梁,就有一種名為“口齒烏髭”的東西,有增白牙齒并留香的作用;唐宋時期出現了含中藥成分的“牙膏”,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記載有藥膏藥齒法。 對于生活垃圾,古人也有處理方法。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人就懂得將垃圾集中處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來堆放垃圾,解決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燒掉,燒不掉的就掩埋起來。戰國時期甚至有將亂倒垃圾的人處以砍手的重刑。再有,像做豆腐、釀酒的人家必須修好排水溝渠,否則會遭人唾棄。對染坊之類污染較大的作坊,古人就更加注意防范了。如蘇州虎丘山門內壁上嵌有一塊題有“永禁虎丘染坊碑”字樣的碑石,當地人稱為“禁染碑”,就是因為清朝,這一帶染布的作坊很多,作坊主不注意環境保護,將污水任意排入河中,污染了河水,所以,官府專門下令,禁止在這里開染坊。 古訓今鑒 注意環境衛生,生活在潔凈明快的環境中,對身體是有益處的。然而,康熙庭訓中所著眼的并不是這一點,他告誡兒孫:潔凈則清氣上身,污穢則濁氣蒙蔽。此話十分有道理。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辦公桌、床鋪都收拾不干凈,做起事來,一定是有始無終,混亂不堪。

作者寄語:

《47、居家潔凈 清氣著身》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