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說網 >> 出版>> 文化社科 >> 風雅中華——漫談戲曲文化 [書號3010309]

第一節 越劇概述

《風雅中華——漫談戲曲文化》 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著, 本章共2358字, 更新于: 2019-07-12 18:29

越劇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當為流傳最廣之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戲曲的百花園里,越劇是盛開在江南的一朵奇葩。她以細膩的表演,委婉的唱腔和優雅的風格,令人陶醉。越劇雖然從誕生到現在還不足百年,但已是繼京劇和梆子之后的全國第三大劇種,也是浙江省內流傳最廣,深受歡迎的第一大劇種。 越劇起源于浙江嵊州農村。最早是貧苦農民為了生計,使出善唱民歌小調的本領,沿門唱書以乞求施舍。后來,唱書進入城鎮、茶樓、大戶人家的廳堂,最后轉為上臺演出,這標志著越劇的誕生了。 20世紀20年代后,越劇從浙東山間走出,進入寧波、杭州、上海等城市。民間藝人不斷創新,使越劇形成嶄新而又獨特的音樂風格,被廣大觀眾所喜愛和接受。在當時的上海,越劇風靡一時。 20世紀40年代開始,以袁雪芬為代表的越劇姐妹,為了抗日救國,振興中華,樹起新的越劇的旗幟,對越劇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根據魯迅小說《祝?!犯木幍脑絼 断榱稚?,使越劇表演的題材內容有了突破性的改變。為籌集資金自建劇場《山河戀》義演,匯聚了“越劇十姐妹”,在越劇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新中國成立后,越劇走上了全面繁榮發展之路,流派紛呈,名人輩出?!读荷讲c祝英臺》、《西廂記》、《紅樓夢》、《碧玉簪》等優秀劇目不斷涌現,還被拍成電影,在全國各地放映。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劇新秀不斷崛起,出現了以茅威濤為代表的“小百花”和許多優秀劇目,如《五女拜壽》、《漢宮怨》等,標志著越劇又一輝煌時代的到來。 越劇,發源于浙江省紹興地區的嵊州市(原稱嵊縣)。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1925年9月17日上?!渡陥蟆费莩鰪V告中首次以“越劇”稱此劇種。1938年始,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新中國成立后才統一稱“越劇”。 越劇的前身,是19世紀后半葉在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這種曲藝活動了50余年,是越劇的孕育時期。 1906年春,開始從說唱演變為在農村草臺、廟臺演出的戲曲形式,稱“小歌文書班”,簡稱“小歌班”,由于藝人全是以務農出身為主的男性演員,故俗稱男班。所用曲調沿用唱書時的[呤哦調],以人聲幫腔,無絲弦伴奏。這是越劇誕生后的小歌班時期,音樂上稱[呤哦調]時期。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藝人初次進入上海演出。幾經失敗后,于1918年開始在上海立足。1920年底至1921年初,組成了越劇史上第一支簡單的專業樂隊,用絲弦伴奏取代人聲幫腔接調,因板胡定弦為1~5兩音,稱“正調”,從此[絲弦正調]成了主腔,音樂上即稱[正調]時期。 1921年9月—1922年,男班藝人相繼將劇種改稱紹興文戲。1923年7月,在嵊縣施家岙辦起第一個女班,到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現,紹興文戲男班和女班并存,同時出現男女混演,越劇史上稱紹興文戲時期。在音樂上男班沿用[正調],女班創用胡琴定調為6~3的[四工調]。音樂上稱[四工調]時期。 1938年始,女班競相去滬,至1941年,增至36個。而男班逐日衰落,最終被女班取代,自此進入女子越劇時期。以姚水娟為代表的一批越劇從業者進行了變革,當時稱為“改良文戲”,歷時四年。 1942年10月,以袁雪芬為首開始對越劇進行全面改革,稱為“新越劇”。1944年9月始,尹桂芳、竺水招等投入創造“新越劇”行列,以后,上海的主要越劇團都走上這條路,使越劇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與發展。音樂上創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調腔](主胡定調5~2)和[弦下腔](主胡定調1~5),成為越劇的主腔,并逐漸形成流派唱腔。音樂上稱‘尺調’時期,一直延續發展至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后的17年,是女子越劇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同時發展了男女合演的越劇。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與扶持下,在馬列主義、毛**思想與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經過對劇團實行三改,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劇目創編和綜合藝術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變化與成效。已形成的流派唱腔,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越劇從50年代起,更廣泛地走向全國,成為一個地方戲的大劇種,并對外作文化交流演出。同時在男女合演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改革的經驗與成績。 1966年“*****”開始后的十年內亂中,越劇遭到嚴重的摧殘。 1976年粉碎“***”后,特別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越劇由復蘇而振興,劇團紛紛恢復重建,受迫害的著名演員重新登臺,前后形成十三個流派唱腔?!靶“倩ā钡尼绕?,給越劇帶來新的生機,流派傳人如星。一批老藝術家的成就得到總結。優秀劇目大批涌現。綜合藝術多方探索,達到新的更高層次。越劇電視劇、VCD、藝術集錦等大量制作發行。越劇更廣泛地走向世界。 在女子越劇再度興起的同時,男女合演急驟減少。80年代后期開始,越劇面臨嚴峻的挑戰。各地越劇團大部分先后撤銷,專業劇團趨少而精。但在浙、江、滬等地,越劇的群眾業余活動依然蓬勃開展,越劇,還是廣大人民非常喜愛的一朵戲曲之花。 在新形勢下,越劇界的有志之士,積極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力爭走向新的輝煌。 本著作以翔盡的史實記述了越劇自孕育誕生、成長演變,到改革發展、成熟繁榮、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及所經曲折成敗的歷史全貌,以饗讀者。 為敘述上的方便,解放后男女合演的實驗發展單獨成章。后作團體、機構介紹并附越劇音韻。

作者寄語:

《第一節 越劇概述》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