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忽必烈的繼任者鐵穆耳與忽必烈的統治風格截然不同。忽必烈一生致力于擴張領土,而鐵穆耳則更注重內政整頓和守成。他上臺后立即停止了元朝的擴張,轉而致力于減輕民眾賦稅負擔、整頓吏治、精簡機構,并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政績
財政整頓:鐵穆耳實施了輕薄兵役稅的稅收政策,減免了水旱災害地區的賦稅,并暫停了非必要的土木工程,緩解了國家財政困難。
平定叛亂:他出兵西北,成功平定了王海都和篤哇的叛亂,穩定了西北局勢。
外交政策:鐵穆耳秉持和平外交理念,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不輕易動武。
晚年與遺產
鐵穆耳晚年身體狀況不佳,處理朝政日漸衰敗。他去世后,由于缺乏明確的繼承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使國家經濟陷入動蕩。
綜上所述,元成宗鐵穆耳作為忽必烈的繼任者,雖然在位期間取得了一定的政績,但其晚年和繼位問題也為元朝的后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鐵穆耳于1307年2月去世后無子嗣(其獨子德壽太子早夭),引發皇位之爭。
皇后卜魯罕皇后試圖擁立安西王阿難答,但以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為首的勢力支持鐵穆耳的侄子海山及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
海山當時鎮守漠北,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哈剌哈孫協助下率先發動政變,誅殺阿難答一派,并迎海山即位。
1307年5月,海山正式登基,處死卜魯罕皇后和阿難答,確立“兄終弟及”的繼承規則,指定弟弟為皇儲。海山年號“至大”(1308-1311年),在位僅5年,31歲去世。他以軍事見長,但財政管理混亂,延續了鐵穆耳時期的賞賜濫發問題。
康振國為了刺探元朝統治階層的軍情,與王博學騎馬來到了元上都??嫡駠@些年呆在麻池溫泉旁與牧民生活在一起,蒙語已經是說的很流利了,跟當地蒙古族說的沒有分別。王博學自幼生活在內蒙古包頭市,一直就會說蒙語,所以跟蒙古族同胞言語交流不成問題。二人一路風塵仆仆,風餐露宿,餓了就吃褡褳里的牛肉干,渴了就喝山間小溪里的泉水,夜晚敲開牧民家的蒙古包。草原上的牧民淳樸、敦厚、善良,熱情好客。他們熱情地把他倆接近蒙古包,給他們端上糙米、奶茶、手抓肉。他們一起喝著馬奶酒,喝到高興時,他們一起來到蒙古包外的篝火旁,跳起了歡快的蒙古舞。
二人在元上都城門口,接受了守城士兵的仔細盤查,然后騎馬進入了上都。他們先是游覽了元上都,簡直是太繁華了,真是“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內皆涂金,繪重重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樂人心目”。金蓮川草原夏季開滿金蓮花,遠望如同金色海洋,綿延分布在閃電河兩岸。
首都
元朝的三都制度是蒙古統治者結合游牧傳統與中原王朝治理需求的獨特產物,其形成原因可從以下角度分析:12
一、政治與軍事控制需求
平衡草原與漢地統治
忽必烈在開平府(后升為元上都)即位后,需同時維系蒙古貴族支持與漢地治理。上都位于內蒙古草原南緣,便于聯系漠北勢力;而元大都(今北京)則掌控中原經濟核心區,形成"草原-農耕"雙中心格局。這種布局既保留退守草原的退路,又能有效統治漢地。
應對叛亂風險
類似西周兩京制,元朝通過多都制加強對新征服地區的控制。上都作為軍事樞紐可快速響應草原動蕩,大都則集中處理中原政務,形成戰略縱深。
二、文化與季節需求
游牧傳統的延續
蒙古貴族保留"捺缽"(季節性遷徙)習俗,上都作為夏都供皇帝避暑理政,冬季則返回大都,體現游牧與定居生活的結合。馬可·波羅記載的上都宮殿"涂金繪獸",正是草原審美與漢式建筑的融合。
氣候與物資調配
大都雖為行政中心,但草原氣候更適夏季居住。同時,多都制便于調配不同區域的物資,如上都周邊牧場提供戰馬,大都漕運保障糧食供應。
三、歷史偶然性與個人因素
元中都的特殊性
元中都(河北張北)由元武宗海山建造,主要因其個人草原成長經歷對大都缺乏認同。該都僅存4年即被廢棄,反映多都制在后期已趨于形式化。
設計師的影響
上都與大都均由漢臣劉秉忠規劃,其設計融合《周禮》理念與蒙古需求,如大都采用"九經九緯"布局,但保留氈房區域,體現文化調和。
總結:元朝三都制本質是蒙古帝國向中原王朝轉型的過渡性制度,通過空間分工維系多元統治。隨著元朝漢化加深,大都核心地位強化,多都制逐漸式微,但其"兩京巡幸"模式被明朝部分繼承。
他們在上都城了解到,元朝統治階層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體現出了人群等級結構與特權差異:
第一等:蒙古人
作為統治民族,享有最高政治特權,可擔任重要武職(如達魯花赤)和宿衛要職,法律量刑時也最寬宥。
第二等:色目人
包含西域各族(如回鶻、黨項)及部分契丹人,擅長理財商貿,常被任命為財政官員,地位僅次于蒙古人。
第三等:漢人
指原金朝統治下的北方漢族及漢化的契丹、女真等族。雖可擔任文職(如地方總管),但受制于蒙古達魯花赤,且禁止持兵器。
第四等:南人
原南宋統治區的漢族,地位最低,長期被排斥于核心官職之外,科舉錄取名額也少于北方漢人。
王博學當年在中學學了歷史后很感慨,他覺得在階級社會中,剝削和壓迫是不可避免的。此刻他親身來到了元朝上都,覺得更加應該珍惜現在各民族友好平等、大團結的局面。
康振國與王博學自此居住在上都城,打探著朝廷的情況。
一、田萬頃領導的施溶州人民起義
湖南西部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居住著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他們不堪蒙古貴族的統治,早在元兵進入湖南之初,保靖州(今湖南保靖)泊崖洞田萬頃,楠木洞孟再師等就曾舉行武裝反抗,后田萬頃因失敗降元,泊崖洞被改為施溶州,以田萬頃任知州。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春,田萬頃以施溶州為據點,又重新發動了反元起義,與楠木洞孟再師、桑木溪魯萬丑等起義軍互為聲援。4月,元世祖病死,元成宗即位,大赦天下,并派人招降田萬頃、魯萬丑、孟再師等起義軍領袖,被堅決拒絕。
康振國與王博學知道了田萬頃起義的消息后,立即騎馬離開了大都,他們要加入起義軍推翻元朝統治。
話說玉皇大帝與太上老君、康悅高娃夫婦、康樂朱英夫婦在天庭通過千里眼、順風耳知曉了田萬頃起義的消息后,立即派遣太上老君、康悅高娃夫婦、康樂朱英夫婦與雷震子、哪吒、二郎神、土行孫鄧嬋玉夫婦、四大天王、眾八仙一起協助起義軍反抗元朝統治者。
康振國與王博學經過長途跋涉,騎馬來到了麻池康振國居住的蒙古包旁的溫泉旁,通過飛鴿傳書召集了白蓮會的骨干成員,開了大會,一致決定:去湖南參加田萬頃領導的起義。他們在會后,一起去了旁邊的溫泉泡浴、游泳,洗去疲憊、積攢力量,為推翻蒙古暴政做準備。
王博學沉浸在溫泉中, 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他靜靜地泡著, 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他沉浸在溫泉中,感受著水流的溫柔擁抱, 每一刻都是如此的愜意與寧靜。偷得浮生, 半日閑。歲月悠悠, 溫泉里藏;時光漫漫, 愜意綿長。在這溫泉之中, 時光仿佛凝固, 身心悠然自得。溫泉水滑, 洗凝脂樂。泡去塵世, 溫泉時光。他感到溫泉水滑洗凝脂, 悠然自得。
康振國與王博學返回到蒙古包里,剛要躺下休息,突然看蒙古包外一片紅色,把蒙古包里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只聽蒙古包外傳來了爽朗的大笑聲:“振國我的好兒,為父來看你來了”。
9月,元成宗令湖廣行樞密院副使劉國杰率僉院唆木蘭及諸翼萬戶前往辰州(今湖南沅陵)鎮壓,元軍犯明溪,魯萬丑據會溪之上游,毫不畏懼,率領起義軍從水陸兩路迎擊元軍,殺千戶崔忠信、百戶馬孫兒。
此戰勝利后,玉皇大帝緊急召回了太上老君和眾神仙,因為天廳里有禁忌的事情要處理。臨走前,太上老君叮囑田萬頃、魯萬仇,一定要扎好營寨、訓練士兵,苦學兵法、陣法,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要防止軍反撲??祼偢咄?、康樂朱英與康振國緊緊擁抱,囑咐他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同時告訴他要幫助二位義軍首領抗擊元軍??嫡駠庵緢远ǖ卣f:“爺爺奶奶,你們放心吧,我是漢人,肩負著驅逐蠻夷、恢復華夏正統文明的重任。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力量的”??敌阌⒈ё敔斈棠?,留下了熱淚,她是多么希望與家人永遠生活在一起呀。王博學拍了拍康秀英的肩膀,輕輕地安慰著她。眾神仙隨機騰云而去,田萬頃、魯萬仇率領眾將士送別眾仙。
話說白蓮社為念佛修行之結社。全稱白蓮華社。略稱蓮社。源于東晉慧遠所創之結社念佛,今為此類結社之通稱。東晉太元九年(384),慧遠入廬山,住虎溪東林寺,四方求道緇素望風云集。元興元年(402)七月,集慧永、慧持、道生、劉遺民、宗炳、雷次宗等一百二十三人,于東林寺般若臺無量壽佛像前建齋立誓,精修念佛三昧,以期往生西方。以寺之凈池多植白蓮,又為愿求蓮邦之社團,故稱白蓮社。其后追隨者漸多,開凈土教興盛之端緒。唐末宋初,尤為盛行。每結同志共建凈土道場,勤修凈業;乃以慧遠為蓮社之始祖,依般舟三昧經為蓮社念佛之主要思想,以見佛往生為目的。元代至大元年(1308)蓮社被禁,其時,東林寺優曇普度(?~1330)上‘廬山蓮宗寶鑒’十卷闡明蓮宗義旨,乃獲解禁,并受命為教主。其后,歷明、清至今,猶有結社念佛者。又結社念佛之風亦傳至日本、朝鮮而盛行。
這時白蓮社社眾知道了田萬頃起義的消息后,心情都無比激動,他們已經被元朝貴族階層欺壓多年,一直想驅逐蠻夷,恢復漢人江山。他們紛紛從各地向湖南聚集,起義人數迅速增長。
果然不出太上老君所料。元成宗為了消滅起義軍,于10月增兵犯桑木溪。
魯萬丑自告奮勇,主動要求打頭陣。他親率一千人迎擊。他身穿金色鎧甲,胯下玉獅子寶馬,手里拿著亮銀槍??嫡駠诤竺娼o他觀敵料陣。
一通鼓罷,魯萬丑來到了陣前。元軍里騎馬沖出一人,來到了他的面前。
魯萬丑大聲說道:“來將通名報姓,本將不斬無名之輩”。那人說:“我叫胡日愣,今日誓要將你擒拿”。魯萬丑冷笑一聲:“蠻夷狂妄,吾今一定斬汝”。話畢,二人戰在一處。
魯萬丑為忠義之士,武藝高強,一把亮銀槍舞動得風雨不透。胡日愣也是一員猛將,武藝也是不讓半分。他揮舞著一把蒙古金刀,力大無窮。二人你來我往,戰到了300回合。這時蒙古軍陣中大將赫日格楞生怕胡日愣有失,策馬沖了出來??嫡駠灰?,立馬沖到了赫日格楞的面前。二人站在一處。王博學擂鼓助陣,為魯萬丑、康振國加油助威??嫡駠鴵]舞著康家寶刀,嫻熟的刀法將赫日格楞逼的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只見康振國化刀為槍,使出了一招“回馬槍”,這是岳家槍法中的絕招。赫日格楞哪里懂其中的奧妙,被一刀刺于馬下。胡日愣一見赫日格楞被陣斬于馬下,無心戀戰,虛晃一刀,撥馬便回。魯萬丑求勝心切,騎馬在后面追??嫡駠f:“魯將軍,小心敵人放箭”。魯萬丑知道蒙古人射箭術高明,立即提防了起來,停下了馬。說時遲那時快,胡日愣藏馬蹬下面已經射出了一箭,王博學在后面看到了,心里暗暗為魯萬丑捏了一把汗。
為元軍所敗。元軍沿溪逆流而上追擊,萬丑又以二千人阻擊,也因寡不敵眾,未能取勝,起義軍退往石農次。石農次地形峻險,起義軍分道扼守,元軍不能入。王博學為受傷的士兵療傷。他是雙一流大學畢業的研究生,水平非常高,尤其擅長心血管病和重癥肌疾病的治療。李明這次受傷非常嚴重,右下肢皮開肉綻,感染十分嚴重,高熱不退。王博學利用現代外科學的無菌手術原則,為他先用高度白酒局部消毒,然后用干凈床單鋪在手術區域,利用針刺麻醉,使傷員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然后用清潔水進行創口清洗,切掉壞死組織,最后用火燒過的針穿著線進行縫合,局部用布包扎。他囑李明每天多吃大蒜來抗菌、消炎,防止敗血癥。2周后李明恢復的很好,王博學拿火燒過的剪子給他拆了線。
這時有個女兵張英臨產了,但因為胎位不正,難產了,生命危在旦夕。他丈夫是田萬頃手下的親兵王武。他知道康振國有個結義兄弟醫術非常高明,就通過康振國請來了王博學給救命。王博學用無菌的原則一檢查,知道是臀位,很危險。他立即用現代轉胎位的手法復位,使胎兒變成了頭位,然后他讓張英坐在水中,進行分娩。張英終于順利生下了個男嬰,體重4.8斤。整個軍營都轟動了,大家都知道隊伍中有一名神醫。
11月,元湖廣行省平章政事答剌罕統率沿邊隘丁增兵辰州,劉國杰會集各,路元軍,問計于諸將,元將田榮祖說:“施溶,萬頃之腹心,石農次、三羊峰,其左右臂也,宜先斷其臂,而后腹心乃可攻?!边@一毒計被采納,劉國杰以土人為向導,并繪制地圖,標以路徑,“命僉院唆木蘭、萬戶闊脫、忽都海牙、拜蘭、馬繼祖從澧州武口道進,身率萬戶別里哥不花、朵落解、倪全、田興祖從會溪、施溶口入”,以優勢兵力,分路向田萬頃的根據地進攻。不久,石農次失守,施溶完全暴露在敵人面前。
12月28日,施溶,楠木洞陷落,田萬頃等被俘犧牲。隨后,其他據點也相繼失守,魯萬丑降元,起義失敗。
二、劉六十領導的贛州人民起義
元成宗即位之初,元貞元年(1295年)6月,即“昭、賀、藤、邕、澧、全、衡、柳、吉、贛、南安等處,蠻寇竊發”,在今江西、湖南、廣西等廣大地區內爆發了少數民族的起義,但由于這些起義非常分散,各自為戰,力量未能集中起來,所以不久便被元軍各個擊破,鎮壓下去。
為了了解元朝貴族的底細,康振國帶著王博學來到了元大都。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蒙古帝國實行諸子分封制度,其中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被稱為大元帝國,或元朝。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來已分裂,演變成為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國)以及位于其西部的四大汗國,其中元朝包括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1260年忽必烈登基之后,以元上都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1264年忽必烈在解決了與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后,決定把都遷至燕京地區。
燕京地區當時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歷經金朝末年的戰爭,自1215年5月31日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陷之后,其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失火焚毀,而且其城市供水來源——蓮花河水系已經出現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滿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1215年蒙古攻占金中都后改名為燕京。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決定遷都位于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忽必烈遷都燕京后,乃居住于城外的金代離宮——大寧宮內。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了新宮殿和都城的興建工作。中書省官員劉秉忠為營建都城的總負責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兒負責設計新宮殿。郭守敬擔任都水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為通惠河上游水源。
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大都的大內宮殿、宮城城墻、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墻、金水河、鐘鼓樓、大護國仁王寺、大圣壽萬安寺等重要建筑陸續竣工。至元二十二年,發布了令舊城(金中都故城)居民遷入新都的詔書:“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資高及居職者為先,仍定制以地八畝為一份,其地過八畝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聽民作室”。
元大都新城規劃最有特色之處是以水面為中心來確定城市的格局,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習慣與深層意識有關。
由于宮室采取了環水布置的辦法,而新城的南側又受到舊城的限制,城區大部分面積不得不向北推移。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區和城門口居民結集地帶。其中東城區是衙署、貴族住宅集中地,商市較多,有東市、角市、文籍市、紙札市、靴市等,商市性質明顯反映官員的需求。
康振國和王博學騎著馬來到了北城區。北城區因郭守敬開通通惠河使海子(積水潭)成了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沿海子一帶形成繁榮的商業區。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熱鬧,各種歌臺酒館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市匯集于此,如米市、面市、帽市、緞子市、皮帽市、金銀珠寶市、鐵器市、鵝鴨市等一應俱全。稍北的鐘樓大街也很熱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鼓樓附近還有一處全城最大的“窮漢市”,應是城市貧民出賣勞力的市場。在酒樓里,康振國跟王博學要了一斤牛肉、一壺馬奶酒、一盤花生豆。他倆一邊喝酒,一邊跟店小二打聽大都里的事情。喝完后倆人來到了街上,觀察著城里的狀況。
他倆來到了西城區。西城區有駱駝市、羊市、牛市、馬市、驢騾市,牲口買賣集中于此,居民層次低于東城區。
來到南城區后,他倆跟居民打聽到,南城區即金中都舊城區,有南城市、蒸餅市、窮漢市,以及新城前三門外關廂地帶的車市、果市、菜市、草市、窮漢市等。由于前三門外是水陸交通的總匯,所以商市、居民麇集,形成城鄉結合部和新舊二城交接處的繁華地區。他倆了解到,元大都的商市與居民區的分布,既有城市規劃制約因素,也有城市生活及對外交通促成的自發因素。元大都城市建設上的另一個創舉是在市中心設置高大的鐘樓、鼓樓作為全城的報時機構。中國古代歷來利用里門、市樓、譙樓或城樓擊鼓報時,但在市中心單獨建造鐘樓、鼓樓,上設銅壺滴漏和鼓角報時則尚無先例。
康振國與王博學自此在元大都南區租了房子住了下來,每天去飯館打小工,隨時收集著元朝統治者的政策、對內對外的舉措。
元貞二年(1296年)7月,江西贛州爆發了劉六十為首的起義。劉六十,又稱劉季、劉貴,贛州興國縣(今屬江西)籠坑人,他“撰妖言,張偽榜及劉季天旗,自稱劉王,刻‘皇漢高祖廣新之帝’并‘行王’二印,設朝殿,開行省,置丞相、左右丞、將軍、軍頭等官,宣言止殺宮中人”。劉六十稱王設官,建立政權。這支起義軍提出了“止殺官中人”的口號,打擊的主要對象是各級封建統治的代表——官僚,因此,深深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很快發展到上萬人。
康振國知道了劉六十起義的消息后,立即決定帶著王博學去江西贛州參加劉六十的起義。他倆一到了義軍大營,劉六十早就知曉了康振國的大名了,高興地將他倆接進了軍營。他為他倆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安排了豐盛的宴席。話說贛菜(又稱江西菜)歷史悠久,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的主要風味特色是:原汁原味,油厚不膩,口味濃厚,咸鮮兼辣。餐桌上有“文山(文天祥)肉丁”、“東坡(蘇東坡)肉”、“老表雞湯”、“四星望月”等,都是江西的“文人菜”。席間他們英雄之間惺惺相惜,頻頻舉杯互相敬酒、舉杯共飲?;仡櫫颂锶f頃起義的過程。他為人仗義、愛才如命,為了起義大計,宴席后立即任命康振國為先鋒官。
次日張軍、李明帶著數萬白蓮社社眾也來到了軍營,康秀英也帶著女兵營來到了軍營??嫡駠吹搅怂麄?,非常地高興。他問了他們這些年的經歷。原來自上次田萬頃起義失敗后,他們死命奮戰,突圍成功后,起義部隊殘余人員化整為零,潛伏在江西的大山里。他們在大山里男耕女織,自己自足。在生活中,張軍與康秀英二人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真心相愛了,后來結成了夫妻。他們在大山的各個關隘派重兵防守,設置了烽火臺通風報信,設置了防守機關、堆滿了滾木雷石。他們每日訓練、耕作,戰斗能力日漸提高。元朝官軍為了消滅他們,屢次派兵進攻他們,均被他們擊敗。元朝官軍無法戰勝他們,遂采取了封鎖政策,妄圖用斷水、斷糧的方式困死他們。當地漢族老百姓知道他們是為了漢族老百姓不受元朝貴族欺壓而戰的義軍,對他們深表同情。他們非常痛恨蒙古貴族對他們的殘暴統治,現在有了自己的起義部隊了,他們覺得自己以后有了希望了。他們想方設法地為義軍送最缺的鹽巴,為他們送食物、水、衣服,使他們度過了數個寒冬。
康振國看到了張軍與自己的妹妹結成了夫婦、十分高興。他說“你們非常般配,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你們趕緊生個孩子吧,好讓我早點兒當舅舅”。大家聽后都笑了起來,康秀英羞澀地也笑了起來。
玉皇大帝在九天云霄一直在想方設法地思考如何幫助漢族人復國。太上老君此時告訴了他劉六十起義的消息。玉皇大帝十分高興,立即派遣太上老君帶領眾神仙去幫助義軍。
起義隊伍聚集在了大山里,每日操練陣型,非常用功??嫡駠麄冎烂晒膨T兵厲害,所以他們針對蒙古騎兵加強了對付騎兵的訓練。他們找到了蒙古騎兵的弱點,那就是害怕密林、沼澤、湖泊和海洋。蒙古騎兵在以上幾個地方根本無法發揮騎兵的威力,江河湖泊加密林,讓騎兵看著就頭疼,馬跑不起來,視線又不開闊。還有一個弱點,蒙古軍隊害怕炎熱的氣候和瘴氣。成吉思汗當年之所以放棄征德里蘇丹(印度北部),包括后來忽必烈從爪哇撤兵,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氣候。蒙古騎兵習慣了北方的干燥和寒冷氣候,來到南方,完全不能適應。蒙古第一次西征進入德里蘇丹西北界的時候,剛好是盛夏,暑氣逼人,士兵們走不多遠便頭昏氣喘,人困馬乏,很多人還中了暑,在加上第一次碰上連戰馬都狂嘶不已的大象,蒙古騎兵沒有沾到任何便宜而果斷退兵。要知道蒙古騎兵數量不多,他們是最耗不起的。
起義的烈火已經熊熊燃燒了起來。
8月,劉六十派遣康振國作為先鋒官率領起義軍進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豐縣(今屬江西)。元朝統治者派兵鎮壓。這一日上午,康振國騎著玉獅子馬,手里拿著康家寶刀,來到了陣前。王博學在后面觀敵料陣。他深知自己的這位義兄武功高強,又有謀略,對他非常放心。一通戰鼓擂罷,卻見元軍主將只觀望退縮,不敢與農民軍對陣??嫡駠吹胶蠊笮?,對敵軍大聲說道:“爾等蠻夷侵占我漢人江山,欺壓我漢族百姓,如今汝等鼠輩既然不敢出戰,就趕緊滾回你們的老家吧?!币蚨鹆x軍“勢益盛”。后來,元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選增兵贛州,他看到起義軍有雄厚的群眾基礎,感到單靠武力是難以取得勝利的,因此他決定用政治欺騙與軍事進攻相結合的反革命兩手對付起義軍。他不用大兵,只帶了親信掾吏李霆鎮、元明善二人前往。到達贛州后,他首先“捅官吏害民者治之”,懲治了幾名貪官污吏。這一欺騙手段果然有效,“民相告語曰:‘不知有官法如此’”。董士選至興國縣,當到達離起義軍據點不遠的地方時,他“擇將校分兵守地待命,察知激變之人,悉置于法”,進行武力威脅,軟硬兼施,結果“民爭出請自效”,不少起義軍上當受騙,放下武器,向元軍投降。10月,董士選乘機向起義軍根據地猛攻,劉六十兵敗被俘,遭到殘酷殺害,同時被殺的還有起義軍將士一百多人。
這次起義前后堅持了四個月,最后失敗。
三、蔡五九領導的寧都州人民起義
劉六十起義失敗后,農民起義雖然進入低潮,但人民的反抗斗爭并沒有停止,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斗爭形式而已。人民由公開的武裝反抗,轉入佃戶抗租、驅口逃亡以及通過宗教結社等形式,秘密組織群眾,等待時機再起;每遇天災,農民乏糧,面臨餓死的威脅時,饑民們便采取聚眾搶糧的形式,與封建統治者斗爭。
經過一段表面的沉寂狀態后,延祐二年(1315年),在江西贛州路寧都州,又爆發了以蔡五九為首的農民起義?!对贰肪矶濉度首谟洝罚骸芭_臣言,蔡五九之變,皆由呢匝馬丁經理田糧與郡縣橫加酷暴,逼抑至此。信豐一縣,撤百姓廬千九百區,夷墓揚骨,虛張頃畝,流毒居民?!边@次起義是由元朝政府的括田增稅引起的,延祐元年(1314年),元朝政府為了增加稅收,下令“經理江浙、江西、河南田糧”,名義上是為了檢括隱漏賦稅的田畝,而實際檢括中,“富民黠吏,并緣為奸”,地主勾結官吏,具田愈檢愈少,而貧苦農民的土地則愈檢愈多。為了增加稅額,弊端叢生,檢括中指荒為田,或借機敲詐,甚而平毀墓地,拆掉房屋,虛報田畝。當時江西的情況最力嚴重,“江西經理田糧,民不堪命,贛為甚,寧都又甚?!辈粌H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而且逼死不少人命,終于使階級矛盾激化,爆發了農民起義。
延祐二年(1315年)4月,寧都農民蔡五九召集一部分貧苦農民,聚會于兔子寮五王廟,殺豬置酒,執錫楞槍刀,祭告天地,蔡五九自稱洞主,宣告起義。6月,蔡五九率眾向周圍地區發動進攻。7月,寧都知州率兵鎮壓,被農民軍打敗,殺同知州事趙某。農民軍乘勝追擊,逼近州城,蔡五九指揮攻城,很快占領四關,元兵來援,農民軍主動撤退。元兵尾追,與農民軍激戰于延福里,農民軍佯敗,設伏兵,大敗元軍。農民軍乘勝反攻,再次包圍寧都城。8月,農民軍不斷擴大戰果,進軍福建,破汀州寧化縣(今屬福建)城,蔡五九自稱蔡王,汀州、漳州、泉州等地農民紛紛起義響應,將樂縣地方官嚇得棄城逃亡,農民軍聲威大振。
蔡五九起義軍的迅速發展,使元朝統治者大為震驚,9月,江浙、江西兩省聯合鎮壓,增兵寧都。為保存實力,農民軍突圍,元軍尾追不放,農民軍力“不能支,奔散渡溪,水漲不可渡,溺死過半”,損失嚴重。農民軍再戰于石城(今屬江西),又敗,蔡五九退往兔子寮木麻坑,復為元兵包圍,戰敗被俘,慘遭殺害,持續半年之久的寧都農民起義,至此失敗。
四、云南彝族人民起義
大德五年(1301年),在云南地區也曾爆發彝族人民的起義。蒙古貴族為掠取金銀寶物,成立征八百媳婦萬戶府二,設萬戶四員,由四川、云南等省調集軍隊二萬余人,以中書右丞劉深為統帥,遠征今云南南部的八百媳婦地區。元軍進入云南八番地區后,不斷“調兵供饋”,不僅向彝族人民勒索錢糧、馬匹,還向他們征調夫役,致使“民為竭產,役夫死者相枕藉”,許多人破產身亡。彝族人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終于爆發了反元大起義。
5月24日,云南彝族土官宋隆濟,順應人民的要求,號召彝族人民起義,人民在“身死行陣,妻子為虜”的威脅下,舉起了義旗。起義人民以宋隆濟為首,團結八番地區的苗、仫佬等少數民族,向元朝統治者展開武裝斗爭。6月18日,宋隆濟率起義軍四千多人攻楊黃寨,“殺掠甚眾”。另外,云南水西彝族也遭到元朝統治者金幣、馬匹的勒索,元“師過其境,不堪蹂躪”,彝人在土官阿那之妻折節(又名蛇節)的領導下,發動了武裝起義,史稱折節“健黠而能兵”,“有權略,諸蠻咸聽其命”。折節很快與宋隆濟聯兵,向元朝統治者發起進攻,破貴州(今廣西貴縣),殺知州張懷德;元河南諸翼征行萬戶、昭勇。
大將軍張弘綱率兵前來鎮壓,也被起義軍打死。在起義軍一連串勝利的鼓舞下,烏撒(今貴州威寧)、烏蒙(今云南昭通)、東川(今云南會澤)、芒部(今云南鎮雄)、武定(今云南武定)、威楚(今貴州楚雄)、普安(今屬云南?。┑鹊氐纳贁得褡迦嗣瘛巴L皆叛”,紛紛響應起義。各地起義軍利用熟悉山川地形的優勢,神出鬼沒,燒府庫、殺官吏,到處襲擊元軍。在彝族人民起義軍的打擊下,以劉深為首的元兵“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窮勢蹙,倉皇退走,土兵隨擊,以致大敗。(劉)深棄眾奔逃,僅以身免,喪兵十八九,棄地千余里?!辈粌H遠征未成,且損兵折將,幾乎全軍覆沒。
11月12日,元成宗下詔增兵云南,令湖廣行省平章劉國杰為統帥,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也先忽都魯為副,統兵二萬鎮壓云南彝族人民起義。大德六年(1302年)春正月,劉國杰至沅州(今湖南芷江),2月,與四川宣慰使汪惟勤會兵于播州(今貴州遵義)。10月,劉國杰率湖廣、云南、四川三省蒙、漢軍三萬人及思、播二州土兵一萬人,分道向起義軍發動圍攻。在軍事進攻的伺時,劉國杰也“遣使扭諭”,妄圖瓦解起義軍,但遭到折節的嚴辭拒絕。彝族起義人民在折節的率領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前后四十余戰:“賊兵勁利,且多健馬,官軍失利?!逼鹆x軍雖初戰取得了勝利,但11月后,形勢出現逆轉,折節為元將宋光所敗。大德七年(1303年)2月,折節再敗,被包圍于何加寨,力盡被俘,慘遭殺害。
折節失敗后,宋隆濟起義軍孤立無援,在優勢元軍的圍攻下,也接連失利,后兵敗被俘犧牲。至此廠彝族人民起義失敗。
五、朱光卿、棒胡領導的農民起義
元朝中期,除各地少數民族紛紛起義外,廣大漢族人民也多次發動起義,但由于蒙古貴族對漢族居住區統治比較嚴密,駐軍較多,一旦發生起義,很快就被鎮壓下去,因此都未能發展成為較大規模的起義。在一連串的漢族人民起義中,以朱光卿、棒胡領導的起義影響較大。
后至元三年(1337年)正月2日,廣州增城縣(今屬廣東)
朱光卿發動了武裝起義,同時起義的還有石昆山、鐘大明等。朱光卿起義后,改元赤符,宣布建立大金國。在朱光卿起義的影響下,4月5日,惠州歸善縣(今廣東惠陽)農民戴甲、聶秀卿、譚景山等秘密制造武器,“拜戴甲為定光佛”,以宗教形式組織群眾,響應朱光卿起義。兩支起義軍互相配合,向博羅城(今屬廣東)發動進攻。元朝統治者立即命令江西行省左丞沙的,指揮使狗札里率兵鎮壓。7月,朱光卿、石昆山、鐘大明等戰敗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其余眾散于民間,等待時機再起。
這年2月1日,在汝寧信陽州(今河南羅山)還爆發了棒胡領導的起義。棒胡,又名胡閏兒,陳州(今河南淮陽)人,“好使棒,棒長六七尺,進退擊技如神,遠近聞者稱棒胡?!彼耙詿慊蟊?,妄造妖言”的形式組織群眾,有信徒一百多人,其徒胡山花等都善于使棒??梢?,棒胡也是利用宗教秘密組織發動了群眾。起義后,開州(今河南濮陽市)人轆軸李、陳州人棒張等皆起兵響應。棒胡起義軍很快攻破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市)、鹿邑(今屬河南)等城,并焚陳州,屯兵于杏岡。元朝政府令河南行省左丞慶童率兵鎮壓,農民軍在鹿邑岡戰敗,棒胡被俘,后送到大都(今北京市)被殺。起義不到一個月,便失敗了。
朱光卿、棒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震撼了中原元朝統治,也加深了蒙漢之間的矛盾。在他們的影響下,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爆發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即將在沉睡的中原地區爆發。
康振國帶著王博學到了固陽大仙山學習天書上的武功秘籍,發動群眾。他們路徑馬鞍山,看到如此美景,王博學填寫了一首詞:
《青玉案》
醉美大自然風景
白樺林
青山羊
馬鞍巨石如斧刻
溝壑縱橫
層巒疊嶂
云濤氣勢壯
奔跑跳躍野狐兔
浩瀚無垠綠林海
不忍歸去
回頭望
見古樹參天
他們經過了春坤山,王博學填寫了一首詞:
《永遇樂》
北疆盛夏
風光旖旎
春坤山中
敖包高聳
野營篝火蒙古包溫暖
天馬踏青
滑草騎射
駱駝駿馬嘶鳴
遠處望
藍天白云
心情舒暢
彩蝶起舞
鷓鴣鳴叫
天然樂園顯生機
空氣清新
氣候涼爽
人間仙境般
自走西口
蒙漢共處
民族友誼團結
今同心
奮發圖強
共建邊疆
他們為了發動群眾,來到了元大都。
話說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代大都的名稱,在源自漢語的“大都”之外,還大概源自畏兀兒語的Khanbaliq,khan是汗,baliq是城市,Khanbaliq就是汗之城,音譯為“汗八里”或“汗八里克”。這個詞在《馬可·波羅游記》的各種西文譯本里有兩種拼寫形式,Cambuluc和Kanbalu,所以這兩種形式都常見于當時的西文文獻。
后來元朝北撤,蒙古人仍然保留著對大都的記憶和懷念,并繼續用“大都合托”(Dayidu Qota)一詞來稱呼明朝都城北京。
蒙古帝國實行諸子分封制度,其中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被稱為大元帝國,或元朝。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來已分裂,演變成為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國)以及位于其西部的四大汗國,其中元朝包括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1260年忽必烈登基之后,以元上都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1264年忽必烈在解決了與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后,決定把都遷至燕京地區。
燕京地區當時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歷經金朝末年的戰爭,自1215年5月31日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陷之后,其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失火焚毀,而且其城市供水來源——蓮花河水系已經出現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滿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1215年蒙古攻占金中都后改名為燕京。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決定遷都位于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忽必烈遷都燕京后,乃居住于城外的金代離宮——大寧宮內。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了新宮殿和都城的興建工作。中書省官員劉秉忠為營建都城的總負責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兒負責設計新宮殿。郭守敬擔任都水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為通惠河上游水源。
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大都的大內宮殿、宮城城墻、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隆福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墻、金水河、鐘鼓樓、大護國仁王寺、大圣壽萬安寺等重要建筑陸續竣工。至元二十二年,發布了令舊城(金中都故城)居民遷入新都的詔書:“詔舊城居民之遷京城者,以資高及居職者為先,仍定制以地八畝為一份,其地過八畝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據,聽民作室”。
從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有四十至五十萬居民自金中都故城遷入大都。此時期還陸續完成了宮內各處便殿、社稷壇、通惠河河道、漕糧倉庫等建筑工程。元大都的營建工作至此基本完畢。此后元朝各帝陸續又有添建,如孔廟、國子監、郊祭壇廟和佛寺等,但對元大都總體布局沒有變動。
元大都新城規劃最有特色之處是以水面為中心來確定城市的格局,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習慣與深層意識有關。
由于宮室采取了環水布置的辦法,而新城的南側又受到舊城的限制,城區大部分面積不得不向北推移。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區和城門口居民結集地帶。其中東城區是衙署、貴族住宅集中地,商市較多,有東市、角市、文籍市、紙札市、靴市等,商市性質明顯反映官員的需求。北城區因郭守敬開通通惠河使海子(積水潭)成了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沿海子一帶形成繁榮的商業區。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熱鬧,各種歌臺酒館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市匯集于此,如米市、面市、帽市、緞子市、皮帽市、金銀珠寶市、鐵器市、鵝鴨市等一應俱全。稍北的鐘樓大街也很熱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鼓樓附近還有一處全城最大的“窮漢市”,應是城市貧民出賣勞力的市場。西城區則有駱駝市、羊市、牛市、馬市、驢騾市,牲口買賣集中于此,居民層次低于東城區。南城區即金中都舊城區,有南城市、蒸餅市、窮漢市,以及新城前三門外關廂地帶的車市、果市、菜市、草市、窮漢市等。由于前三門外是水陸交通的總匯,所以商市、居民麇集,形成城鄉結合部和新舊二城交接處的繁華地區。由此可見,元大都的商市與居民區的分布,既有城市規劃制約因素,也有城市生活及對外交通促成的自發因素。元大都城市建設上的另一個創舉是在市中心設置高大的鐘樓、鼓樓作為全城的報時機構。中國古代歷來利用里門、市樓、譙樓或城樓擊鼓報時,但在市中心單獨建造鐘樓、鼓樓,上設銅壺滴漏和鼓角報時則尚無先例。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舊城東北。其城郭殘垣,在薊門橋西南、中國政法大學東門與北京郵電大學西門之間,仍可以看見,并設有標志“元大都城墻遺址”。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的,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陽區芍藥居附近,大體與地鐵10號線北段重合。馬甸附近土城墻高12.5米、寬31米。德勝門外,有一處名叫土城關的地方,即為元代健德門遺址。
至元四年(約1267年)開始動工,歷時二十余年,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結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舊留在中都舊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舊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舊城并稱為“南北二城”,二城分別設有居民坊七十五處及六十二處。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6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相當于唐長安城面積的五分之三。元大都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脊虐l掘證實,大都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25米,小街寬度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寬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墻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葦簾。由于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
元大都新城規劃最有特色之處是以水面為中心來確定城市的格局,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傳統習慣與深層意識有關。
由于宮室采取了環水布置的辦法,而新城的南側又受到舊城的限制,城區大部分面積不得不向北推移。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區和城門口居民結集地帶。其中東城區是衙署、貴族住宅集中地,商市較多,有東市、角市、文籍市、紙札市、靴市等,商市性質明顯反映官員的需求。北城區因郭守敬開通通惠河使海子(積水潭)成了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碼頭,沿海子一帶形成繁榮的商業區。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熱鬧,各種歌臺酒館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市匯集于此,如米市、面市、帽市、緞子市、皮帽市、金銀珠寶市、鐵器市、鵝鴨市等一應俱全。稍北的鐘樓大街也很熱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鼓樓附近還有一處全城最大的“窮漢市”,應是城市貧民出賣勞力的市場。西城區則有駱駝市、羊市、牛市、馬市、驢騾市,牲口買賣集中于此,居民層次低于東城區。南城區即金中都舊城區,有南城市、蒸餅市、窮漢市,以及新城前三門外關廂地帶的車市、果市、菜市、草市、窮漢市等。由于前三門外是水陸交通的總匯,所以商市、居民麇集,形成城鄉結合部和新舊二城交接處的繁華地區。由此可見,元大都的商市與居民區的分布,既有城市規劃制約因素,也有城市生活及對外交通促成的自發因素。元大都城市建設上的另一個創舉是在市中心設置高大的鐘樓、鼓樓作為全城的報時機構。中國古代歷來利用里門、市樓、譙樓或城樓擊鼓報時,但在市中心單獨建造鐘樓、鼓樓,上設銅壺滴漏和鼓角報時則尚無先例。
元大都因系擇址新建,城市規劃不受舊格局約束,所以其居民區與金中都新舊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為開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廷將大都街道分為50坊:
阜財坊,在順承門內金玉局巷口,即今北京民族文化宮以北。 金城坊,在平則門內,即今北京阜成門內大街以南之大水車胡同一帶。 玉鉉坊,在中書省前相近,即今北京故宮午門以東。保大坊,在樞密院北,即今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帶。 靈椿坊,在大都路總管府北,即今北京安定門內大街之西靈光胡同一帶。 丹桂坊,在靈椿坊北。 明時坊,在太史院東,即今北京建國門內觀象臺一帶。 鳳池坊,在斜街北,地近海子,即今北京鼓樓西大街以北。 安富坊,在順承門羊角市,即今西皇城根南街以西、甘石橋東北。 懷遠坊,在大都城西北隅。 太平坊,有大承華普慶寺,在今北京西直門內寶產胡同一帶。 大同坊、文德坊,以其取義,或在元大都國子學和宣圣廟,即今北京國子監一帶。 金臺坊,有齊政樓,即今北京舊鼓樓大街一帶。 穆清坊,地近太廟,在今北京朝陽門內以北。 五福坊,坊在中地,或在中心閣附近,即今北京鼓樓一帶。 泰亨坊,地在大都城東北。 八政坊,地近萬斯倉、八作司 。時雍坊,有慶壽寺,即今北京電報大樓西側一帶。 乾寧坊,在大都城西北。 咸寧坊、同樂坊、壽域坊、宜民坊、析津坊、地近海子,即今北京積水潭東北、鼓樓西大街一帶??滇榉?、進賢坊、嘉會坊,在大都城南部。平在坊,在大都城北部。和寧坊、智樂坊、鄰德坊、有慶坊、清遠坊,在大都城西北隅。日中坊,在今地安門西北。寅賓坊,在大都城東部。西城坊,在大都城西部。由義坊,在今北京阜成門內北三里。居仁坊,在大都城東市。睦親坊,地近諸王府。仁壽坊,地近御藥院,在今北京隆福寺一帶。萬寶坊,大內前右千步廊之西,在今北京故宮午門以西。豫順坊,有福壽興元觀,即今北京西直門內樺皮廠胡同一帶。五云坊,大內前左千步廊之東,即今北京故宮午門以東。湛露坊,近官酒庫,在大都城東部。樂善坊,地近諸王府,與睦親坊相近。澄清坊,地近御史臺,在今北京米市大街甘雨胡同一帶。
元大都的坊皆以街道為界線,雖有坊門,但無坊墻,坊門只不過是標志而已?!段鼋蛑尽贩Q元大都有50坊,但《日下舊聞考》引《元一統志》只列49坊,或有遺漏?!段鼋蛑尽酚州d有里仁坊、發祥坊、善利坊、樂道坊、好德坊、招賢坊、善俗坊、昭回坊、居賢坊、鳴玉坊、展親坊、惠文坊、請茶坊、訓禮坊、咸宜坊、思誠坊、東皇華坊、明照坊、蓬萊坊、南薰坊、遷善坊、可封坊、豐儲坊等坊名,均為《元一統志》所不載?!段鼋蛑尽分谠?,其所記坊名當即舊坊所改,或元末所增設。
元大都的街道,規劃整齊,經緯分明,相對的城門之間一般都有大道相通?!恶R可·波羅游記》述云:“全城的設計都用直線規劃。大體上,所有街道全是筆直走向,直達城根。一個人若登城站在城門上,朝正前方遠望,便可看見對面城墻的城門。城內公共街道兩側,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和貨攤……整個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塊棋盤?!彪m然大都城南面三門、北面二門,但從麗正門北穿皇城正中的崇天門及大明門、大明殿、延春門、延春閣、清寧宮、厚載門,直抵中心閣的中軸線上,亦有一條寬闊的御道。經勘查,在今北京景山公園(延春閣、厚載門遺址)之北發現的御道遺跡,寬達28米?!段鼋蛑尽份d: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其著名街道有“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鐘樓街、半邊街、棋盤街”。經勘查發現,“元大都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在南北向的主干大道的東西兩側,等距離地平列著許多東西向的胡同。大街寬約25米,胡同寬約6~7米”。元大都內的胡同,其規劃是以相鄰兩城門區間為一區域。在元大都光熙門(東北門)至大都城東北隅進行勘查,計發現東西向胡同22條。值得注意的是,今北京東直門(元崇仁門)至朝陽門(元齊化門)之間現仍保存的東西向胡同也是平列的22條??梢?,相鄰兩城門區間內平列22條胡同,當是元大都城規劃的統一格式。今北京東西長安街以北的街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北京)城內,所以改動不大,至今仍多保留元大都時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城有中心臺,是城市東西南北的中心。實際情況是,中心臺距元都南北城垣相等,但距城東垣比西垣略近些。中心臺占地一畝,其旁有中心閣?!段鼋蛑尽份d:“中心臺在中心閣西十五步?!痹谥行呐_正南有石碑,刻“中心之臺”四字。中心閣在中心臺之東,正位于大都城的中軸線上?!段鼋蛑尽酚州d“齊政樓,都城之麗譙也。東中心閣?!饼R政樓即元大都城的鼓樓,其在中心閣西,亦即大都中軸線西,位于今北京舊鼓樓大街。明代,始將鼓樓和其北的鐘樓向東移至今北京鼓樓、鐘樓位置,亦即城市中軸線上。元大都鼓樓上置有壺漏、鼓角等計時、報時工具;鐘樓上有閣樓,飛檐三重,內置大鐘,聲響洪亮,全城遍聞。鐘、鼓樓是元朝統治者控制大都的工具之一?!恶R可·波羅游記》述云:“新都的中央,聳立著一座高樓,上面懸著一口大鐘,每夜鳴鐘報時。第三次鐘響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有緊急事務,如孕婦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請醫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外出的人必須提燈?!薄耙归g,有三四十人一隊的巡邏兵,在街頭不斷巡邏,隨時查看有沒有人在宵禁時間——即第三次鐘響后——離家外出。被查獲者立即逮捕監禁?!?/p>
商業分區
元朝統治疆域十分廣闊,作為京師的元大都城,因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人煙茂盛,商業經濟十分繁榮。僅《析津志》所載,元大都城內外的商業行市即達30余種。其中,米市、面市、緞子市、皮帽市、帽子市、窮漢市、鵝鴨市、珠子市、沙剌市(即珍寶市)、柴炭市、鐵器市,皆在今北京積水潭北的鐘、鼓樓一帶,這是因為南方來的漕運船只皆停泊在積水潭上的緣故?!段鼋蛑尽访枋銎涞厥r云:“鐘樓之東南轉角街市俱是針鋪。西斜街(今北京積水潭東北)臨海子,率多歌臺酒館,有望湖亭,昔日皆貴官游賞之地。樓之左右俱有果木餅面柴炭器用之屬?!庇衷疲骸扮姌恰境皇髮嵞⒂诖??!贝蠖肩?、鼓樓一帶是元大都最繁華的商業區,因這里沿積水潭北岸是一條斜街(今北京鼓樓西大街),所以又稱斜街市。順承門內羊角市也是大都城內繁華之地,有羊市、馬市、牛市、駱駝市、驢騾市、窮漢市,買賣奴隸的人市也在此處,其址大約在今北京西城區甘石橋至西四一帶。此外,和義門、順承門、安貞門外各有果市,中書省前(今北京南河沿大街以東)有文籍市、紙札市,翰林院東(今北京舊鼓樓大街東北)有靴市,麗正門外三橋、文明門丁字街、和義門外各有菜市,等等。市場上出售的商品,除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為當地產品外,很多商品來自全國各地。當時,海運大開,河運通暢,“川陜豪商,吳楚大賈,飛帆一葦,徑抵輦 下”,為大都城提供了豐富商品。當然,這些商品中,更多的是供達官顯貴享用的氀毷貂豽等珍貴皮毛,珠瑁香犀等奇珍異寶,錦紈羅氎等高貴紡織品。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述:在大都市場上做生意的不但有中國境內南北的豪商巨賈,而且還有遠自中亞、南亞的商人,“凡世界上最為稀奇珍貴的東西,都能在這座城市找到,特別是印度的商品,如寶石、珍珠、藥材和香料”?!案鶕怯洷砻?,用馬車和馱馬載運生絲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輛次?!痹蠖汲呛途硟韧馄渌貐^的這種經濟關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作為封建社會都城的經濟特點。
城市用水
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北京地區,特別是城市生活面臨的一個難題,金中都時期如此,元大都時期也是如此。大都城市用水有四種:一是居民飲用水,主要依靠井水;二是宮苑用水,由西郊引山泉經水渠導入太液池,因水從西方來,故稱金水;三是城濠用水,也由西郊引泉水供給;四是漕渠用水,此渠即大都至通州的運糧河通惠河。由于地形落差較大,沿河設閘通船,所需水量很大。
四者之中以漕渠用水最難解決,金朝曾引京西的盧溝水(即今永定河)入注漕渠未成,元朝水利專家郭守敬(1230~1310年)改用京北和京西眾多泉水匯集于高梁河,再經海子而注入漕渠,曾一度使江南的糧食與物資直達大都城中,因而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嘉獎。但由于上游各支流被權勢和寺觀私決堤堰澆灌水田、園圃,使水源日見減少,漕運不暢,朝廷雖然嚴申禁令,也未見效??v觀金元兩朝百余年的治漕史實,從京城至通州的漕渠用水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解決辦法。
城市結構
布局
元大都平面呈東西短、南北長的矩形,城墻全長60里又240步,辟十一門,南、東、西三面各三門,北面二門,被附會為哪吒“三頭六臂兩足”。
營建大都時,先在全城的幾何中心位置建“中心之閣”,然后以此為基準向四面拓勘城址。
中心之閣以南為皇城?;食撬闹芙t墻,又稱“蕭墻”,其正門稱欞星門,左右有千步廊。蕭墻的東墻外為漕運河道?;食遣⒎且源髢葘m城軸線為基準、東西對稱,而是以太液池為中心,四周布置三座宮殿——大內、隆福宮和興圣宮,這種布局反映了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特點。大內正門為崇天門,北面為厚載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崇天門前有金水河,河上有周橋(相傳今北京故宮內之斷虹橋)。大內正殿為大明殿,是元帝理政和居住的場所,面闊十一間,后有廊廡連接后殿。大明殿之后為延春閣,為皇后居所。此外還有玉德殿、內藏庫、鷹房、羊圈等建筑。
皇城外,南面和東南為官署區,北面積水潭一帶為鬧市,東面為太廟,西面為太社稷,加之城垣每面各開三門(北垣例外),均符合《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相關記載。
在中心之閣西面,為鼓樓、鐘樓,是全城的報時機構。鐘鼓樓之西為積水潭,是元代漕運終點,也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區,有米市、面市、緞子市、皮帽市、金銀珠寶市、鐵器市、鵝鴨市等市廛,還有望湖亭、萬春園等園亭。
元大都的道路為土路,在建城時在城市主干道兩側設置了排水明溝,用條石砌筑。明朝之后,許多明溝被加蓋覆蓋,變為暗溝。
城防體系
元大都城防體系包括城墻、城門、護城河。城墻是夯土筑成,周長60里240步(28.6公里),高約10至12米,基寬20至24米,頂寬10至15米。筑城時采用宋代舊法,即在墻內先設永定木,然后再加橫向的紝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大都夏季多雨,土城墻容易被雨水沖刷浸泡、導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議以磚石包覆,但因財力不足而作罷。后元廷專門抽調軍隊,負責收割蘆葦、編織葦席,每年入夏以葦席覆蓋城墻墻體,稱為“葦城”,民間俗稱“蓑衣披城”。但是元文宗時天下動亂,懼怕起義百姓放火焚燒葦席,因此終止“葦城”之舉,改為每有墻體松垮塌方時臨時征調民夫修補。 元大都城城墻走向取直線,東西向城墻7400米,南北城墻長6650米。南城墻西段順承門與麗正門之間有一處城墻呈向外凸出的弧形。據《析津志》記載,修筑南城墻時,該段城墻走向正值慶壽寺西的海云、可庵二大師塔,“時相奏,世祖(忽必烈)有旨,命圈裹入城內”。
元大都共有十一門。各城門的命名都與《周易》卦象相關。南垣正中為麗正門,取《周易》“日月麗乎天”之意;東為文明門,取《周易》“文明以健”、“其德剛健而文明”之意;西為順承門,取《周易》“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之意(坤為西南方位)。東垣正中為崇仁門,取東方屬春、屬仁之義;南為齊化門,合《說卦傳》“齊乎巽,巽東南也”之義;北為光熙門,取《周易》“艮(東北),止也……其道光明”之意。西垣正中為和義門,取西方屬秋、屬義之理;南為平則門,北為肅清門。北垣東為安貞門,取《周易》“乾上坎下……安貞吉”之意;西為健德門,取《周易》“乾者健也,剛陽之德吉”之意。
元大都城門門道沿用宋金時代的舊作法,為大木過梁式方門。由于元初以武力平定天下,無外來威脅,因此未構筑甕城(當時南宋許多城市已經在城門處設有甕城、并用磚包砌城臺,例如靖江城)。至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蜂起,方于不宜施工的至正十九年冬季草草修筑十一門甕城。城門外設木制吊橋,以跨越護城河。
他倆來到了居庸關。王博學填寫了一首詞:
《桂枝香》
夏日閑暇
暢游古長城
英雄氣概
云臺白玉砌就
石刻精美
居庸疊翠花海中
城隍廟
烽火高臺
關帝廟里
香火燎繞
忠義兩全
想舊時
秦始皇帝
修萬里長城
匈奴莫入
千秋功績
任由后人評說
華夏統一車同軌
半兩錢
小纂同文
偉人贊頌
開疆拓土
壯大國威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三回 參加反元組織》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