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Z70或MBT70,美德聯合研發,兩個國家方案不同,所以本來應該是美國篇和德國篇分開的,但由于某款游戲里將這坦克劃到了德系,所以我就合并在德國篇了。
(絕對不是我懶)
歷史回到60年前。20世紀60年代初期,是華約集團的鼎盛時期,幾萬輛T系列坦克虎視眈眈地時刻準備越過柏林墻西進,成為懸在北約各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如何應對華約集團的“鐵甲優勢”,成為北約軍事將領日夜思考的頭等問題之一。
在大力發展反坦克武器和小型戰術原子 彈的同時,研制一種性能先進的主戰坦克,便是對抗華約“鐵甲優勢”的一項重大舉措。
美德這兩個世界上坦克研制方向截然相反的坦克大國來了個“強強聯合”,采用了20世紀60年代后期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技術,意欲打造出世界上最強大的坦克。
結果,坦克的樣車是造出來了,但這種“超豪華型”坦克卻夭折在襁褓之中。不過,“豹”2和M1算得上是MBT-70/Kpz.70坦克的“金童轉世”,成為戰車王國的“一代梟雄”。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冷戰的腳步邁入第二個十年,鐵幕兩側的軍備競賽等級也進一步提高。
在柏林墻以西,一份偶然獲得的機密報告引起了北約陸軍高層的注意。
這份報告指出:蘇聯正在研制一款裝備自動裝彈機,大口徑滑膛炮和革命性新型裝甲的主戰坦克,該型坦克已接近定型服役。
要知道在當時預定的歐洲戰場上,美蘇雙方的裝甲力量對比已經完全失衡;性價比極高,并數倍于西方的T54/55,T10和T62坦克已經對西方陣營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而這樣一款劃時代的主戰坦克服役,將會使北約陷入裝甲對抗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劣勢。
身處抗蘇前線的聯邦德國和作為北約核心的美國,正急需一款對蘇聯現役和未來十年內服役坦克具有質量優勢的裝甲裝備,以維持戰爭天平的平衡。
共同的裝備需求使這兩個二戰時的老對手走到了一起,聯合提出了"70年代主戰坦克計劃",即MBT70(美軍版本)/KPZ70(聯邦德國版本)主戰坦克研制計劃。
作為一款在設計之初就強調對蘇聯新型坦克形成代差的先進裝備,MBT70和KPZ70研發初期就引入了大量超前的技術。
作為項目主要資金提供方的美國,將當時幾乎所有時髦的,甚至大量未經實戰檢驗的武器概念搬到了這款聯合研發坦克身上。
美國陸軍興致勃勃的將剛剛服役的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的152mm火炮/導彈發射器搬到了MBT70的炮塔中,并為其配備了在當時非常奢侈的數字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紅外微光夜視儀,雙向穩定器等火控設備和尾艙自動裝彈機。
但事與愿違,152mm炮彈導彈兩用炮管并沒有賦予MBT70超強的作戰能力,反而使其繼承了M60A2的所有火力缺陷。
152mm的XM-150兩用炮管身管長4353mm,僅有28.6倍徑,無法發射高速穿甲 彈,只能發射彈道穩定性不佳的低速破甲彈,這使得MBT70在發射普通炮彈時精度不足,而當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時,雖然制導設備保證了較高的導彈命中率,但由于"橡樹棍"導彈的飛行速度只有不到150米每秒,因此其火力反應速度極差。
而歐洲戰場低矮叢林較多,光纖制導的橡樹棍導彈很有可能被樹枝拉斷導線從而失去控制。而在六十年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的可靠性也遠不比如今,因此被MBT70作為殺手锏的炮射導彈反而成為其最大的短板。
實際上,即使橡樹棍可靠性良好,其2500m的最大射程和僅有400mm的破甲威力也不足以擊毀即將服役的T64/72主戰坦克。
相比于"洋冒進"的MBT70,聯邦德國設計的KPZ70主戰坦克則更加保守而可靠,KPZ70主戰坦克采用了一門新型的44倍徑120mm滑膛炮,該門火炮以發射穿甲 彈為主,并配備自動裝彈機。
該門火炮幾經改進,最終被選中成為豹二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即大名鼎鼎的L44滑膛炮。
這是MBT70和KPZ70主要區別。
這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美國三軍的武器裝備“通用化”問題。
1961年肯尼迪上臺,成為美國的第35任總統。他的大學同窗麥克納馬拉當上了國防部長。
麥克納馬拉上任伊始,就大刀闊斧地拿艾森豪威爾時代的龐大的三軍武器研制計劃開刀,大力提倡武器裝備的“通用化”。首當其沖的是研制美國空軍和海軍通用的飛機及其他武器裝備。
在這方面,F-4“鬼怪”Ⅱ戰斗機、A-7“海盜”Ⅱ攻擊機和“麻雀”空空導彈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做出了表率。這幾種兵器都是美國海軍研制成功、美國空軍一道采用的武器裝備。
在地面兵器的研制上,麥克納馬拉強調要實現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通用化”,并進而實現北約各國的武器裝備的通用化。
與此同時,二戰中戰敗的德國已經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復興。
聯邦德國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性能先進的“豹”1主戰坦克,繼承了“戰車王國”深厚的“鐵甲底蘊”。美國人想借助聯邦德國的強大研究和設計力量,德國人想利用山姆大叔鼓鼓的“錢袋子”。
一場“強強聯合”的坦克研制計劃終于浮出了水面。
1963年8月1日,美國和聯邦德國共同簽訂了“20世紀70年代主戰坦克研制計劃”協定。
研制的代號分別為MBT-70坦克(美國)和Kpz.70坦克(聯邦德國)。
1963年12月,雙方確定了研制坦克的戰技指標,主要有7條,包括:戰斗全重50噸左右;單位功率在25馬力/噸以上;裝152毫米兩用炮管,有雙向穩定器;裝自動裝彈機,乘員3人;高性能火控系統提高首發命中率和夜戰能力;采用液氣懸掛裝置,車高和車姿可調;具有對抗敵彈直接和間接攻擊的堅強裝甲防護力,有三防裝置。
其中,采用152毫米兩用炮管這一條,明顯地帶有當時的“導彈萬能論”的色彩。
參加研制的公司有美國的通用動力公司和聯邦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亨舍爾公司、克勞斯·瑪菲公司等多家“兵工大腕”。
1964年8月成立了聯合領導小組。1964年9月,設計工作全面鋪開。
1965年2月,在兩國提出的5個設計方案中選出了3個方案,并開始了實車設計。在全部34套部件中,美國負責研制6套,西德18套,兩國共同研制的為10套。
到1966年,兩國分別各研制出2輛樣車。直到這時,共同研制計劃的進展還算順利。
不難看出,MBT-70/Kpz.70坦克,幾乎把20世紀60年代的坦克先進技術全都用上了,什么炮射導彈,自動裝彈機,液氣懸掛裝置,先進的多燃料發動機,多種遙控操縱裝置,顯示出這種“豪華型”坦克的高貴氣質。
不過,問題也恰恰出在這里。讓我們看一看研制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吧。
最大問題是火炮。
從研制的過程中不難看出,MBT-70/Kpz.70坦克最大的“亮點”是火炮,但問題出得最多的還是火炮。
在采用什么樣的炮管上,德美兩家一開始就各執己見。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堅持采用152毫米兩用炮管,而西德的萊茵金屬公司則堅持采用120毫米滑膛炮。
德方認為,反坦克導彈有以下不足:飛行速度低,在制導過程中限制了坦克的機動,易于被敵方反擊;導彈的結構復雜,可靠性較低。
在歐洲戰場上地形較復雜,交戰距離在1 000米左右,導彈跟蹤容易失去目標;有線制導的導彈易被樹枝等小障礙物干擾起爆;反坦克導彈的價格是炮彈的20倍,成本太高。
對此,美方不以為然,在“導彈萬能論”的思想指導下,堅持采用XM150型152毫米兩用炮管。各執己見的結果,使合作雙方一開始便種下了“不睦”的種子。
XM150型炮彈/導彈兩用炮管,既可以發射普通穿甲 彈和破甲彈,也可以發射MGM51型152毫米“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它和基本上同期研制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及M60A2中型坦克上的M81和M162型152毫米兩用炮管是一個類型的,但炮管更長些(XM150為4 353毫米;M81為2 870毫米),這是兼顧發射反坦克導彈和普通炮彈的折中結果。
主炮的彈藥基數為:反坦克導彈13枚,破甲彈53發。
導彈的飛行速度為150米/秒,射程為200~2500米。
存在的問題是,發射破甲彈時,其威力要比發射反坦克導彈降低20%~30%,原因是破甲彈的旋轉穩定對其金屬射流的集中有不利的影響。
另一個大問題是,導彈的飛行速度低,故障率高,使它的實際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是一種紅外指令制導、直接瞄準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彈徑152毫米,發射重量27千克,采用聚能破甲戰斗部,飛行速度200米/秒,最大射程為3 000米,最小射程200米。
它的最大缺點是發射制導裝置的故障較多,導彈的可靠性差。
相反,聯邦德國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技術成熟,發射破甲彈時的威力不亞于大口徑的152毫米炮彈。這種120毫米滑膛炮,經改進后,最終成為裝在“豹”2和M1坦克上的一代名炮。
可以認為,兩國軍方在主炮口徑和類型上的意見不合,也是MBT-70/Kpz.70計劃最終流產的原因之一。
MBT-70/Kpz.70坦克的火控系統是相當先進的,采用了穩像式火控系統,系統中包括: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激光測距儀、自動裝彈機、紅外及微光夜瞄裝置、光學瞄準鏡、導彈制導裝置等。
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這無疑是一套“豪華型”的火控系統。
輔助武器也是“亮點”之一 MBT-70/Kpz.70坦克的輔助武器也很有特色。
它采用了20毫米機關炮,裝在炮塔左上方的小炮塔上。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機槍。
以機關炮為輔助武器,只有MBT-70和法國的AMX-30等少數坦克,目的是節約主炮彈藥。
更難得的是,輔助武器采用全景潛望遙控方式操縱射擊,美國人宣稱:即使坦克乘員離開坦克,這種機關炮也可以自動射擊。
兩國采用的機關炮型號不同,德國人用的是萊茵金屬公司制造的Mk20DM5型20毫米機關炮,而美國人則采用了引進的HSS320型20毫米機關炮。
一件輔助武器也統一不起來,足見國際合作研制武器裝備有多難。
動力裝置上的“二重奏” 和主要武器、輔助武器一樣,在動力裝置的選擇上,美國和西德也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美國一方選用的是“大陸”AVRD-1100多燃料風冷發動機,最大功率達1474馬力。
這在當時,是一款相當先進的動力裝置,如采用可變壓縮比技術等,升功率高,體積相當緊湊。與它相匹配的是阿里遜公司的XM1500-2型液力機械式變速箱。
這套動力-傳動裝置的性能很先進,但可靠性較差。
與此同時,西德一方則選用MTU公司的MB873Ka型水冷12缸多燃料發動機,最大功率1 500馬力,配用倫克公司的HSWL354型液力機械式變速箱。
這套動力-傳動裝置性能先進,可靠性高,經過小的改進,最終成為“豹”2坦克的動力-傳動裝置。
顯然,這曲動力裝置的“二重奏”并不和諧。
以上種種原因最終導致了KPZ70/MBT70的夭折。
盡管這輛坦克沒有成功,但他對豹2和M1的誕生起了不小的作用。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強強聯合——KPZ70/MBT70》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