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法打井 眾知青奮力拉繩
平墳破迷 為回城伴侶分離
知識青年鄭方同他們來紅旗公社敖桿大隊插隊落戶,已經半年多時間。嚴寒的冬季雖然翻篇,初春仍然寒風抖俏。這都進入四月份了,大地的凍土還沒有化透。新建的知青點經過嚴冬洗禮,顯得壯實許多。但走進室內,還是覺得陰森、濕冷。知青們實在等不得了。三十幾號人,男男女女住在大隊部里太不方便。弄得大隊領導都沒有地方辦公。鄭方同和大家一商量,決定馬上搬家。
新建的知青點是個四四方方大院。院內前后十間土房,分為兩趟,一趟五間。前面住男生、后面住女生,足夠知青居住。住房前面有一塊空地,用來種菜或植樹。其它居住條件都已經具備,就是吃水有些不方便。知青們還要到社員家挑水。
城里來的學生好干凈,用水量很大,就是輪班挑水,也覺得很麻煩。有時候挑了一大缸水,轉眼之間就見缸底。鄭方同正要找李書記商量飲水問題,李書記就領著打井的社員來了。原來大隊早有準備,等知青入住,就開始打井?,F在春耕還沒有開始,正是打井的最好時機。
趕車老板紀老大一直把車趕到知青點院里。幾名青年社員開始卸車上的東西。鄭方同急忙召喚男青年出來幫助卸車。車上的東西并不復雜。有直徑二寸、約八米長的兩根鋼管;三根六米多長的松木粗桿;一根十多米長、直徑一寸五的鋼管;有一個洋井(就是手壓井)的井頭、井把;有一盤粗壯的繩索;有一個鐵制三角架、上端帶有圓孔;還有滑輪、管鉗子鐵鍬等工具。李書記告訴紀老大,讓他選準打井的位置。紀老大四周看了看,來回走了幾趟量了量,最后選定在知青點東南方向打井。
紀老大趕車走后,幾個年青社員開始做準備工作。只見他們把三個木桿樹起,搭成三角架,頂端綁上滑輪,繩索從滑輪穿過。把鐵三角放在三角架之間,把八米長的粗鐵管從上面插入,鐵管上端拴牢繩索。繩索的長度約有二十多米,供人員拉繩使用。
李書記對鄭方同說:“小鄭啊,拉繩這活兒,就交給你們了,你別看簡單,時間長了也受不了。你們男的都要上陣,分兩組換班,打完這個井,就是順利,也得十來個小時,中途不能停歇。出水了還要壓水十多個小時,以確保今后用水不渾”。鄭方同點了點頭,迅速把男生分為兩組,一組由他來帶,另一組由馬向鋒帶。馬向鋒原本是看護周明來著,周明回城,他便回到青年點。他們約定兩個小時一換班,直至把井打完。
打井開始。鄭方同帶領第一組八個人都拿起繩子奮力向后拉,看上去有點像拔河的意思。把鋼管拉到三角架頂端,再放下去,鋼管自然砸向地面,這樣循環往復,鋼管向地下延伸。這時需要往鋼管砸出的洞穴不間斷澆水,讓粉碎的土石變成泥漿涌出,也可以起到潤滑作用。年輕社員負責扶直鋼管、往底部澆水。知青們使勁拉著繩子。
開始時,鋼管起落還有節奏,砸擊力量也很大,但過了一會兒,就有些亂套,鋼管起落不那么均勻了。負責把扶鋼管的社員告訴鄭方同,要想使勁一致,要有個人喊口號。鄭方同心領神會,他對知青們說:“我來喊口號,我喊使勁拉呀,大家就使勁,我喊往下放啊,大家就放手”。別說,這一著還真管用。大家用力一致,井管起落均勻,還沒有影響打井進度。
這些知青別看都是十七、八歲的小伙子,干這個活兒卻是門外漢。本來不是什么重體力勞動,可沒有干到一個小時,他們就累的面紅耳赤,汗流夾背。鄭方同喊號的聲音不僅沒有開始時宏亮,而且變得嘶啞。在一旁觀看打井的馬向鋒,看到這種情況,就對鄭方同說:“干脆咱們一個小時一換班吧,我們還等著接班呢?!编嵎酵蛩麛[了擺手,示意不要換班,繼續喊著他的號子。
女知青王欣在學校是他們班的文體委員,在學校作體操時,都是由她來喊操。她對鄭方同說:“鄭班長,你們拉繩,我來喊號你看行不?”鄭方同正喊的精疲力盡,聽到王欣這話,就象落水之人撈到一根救命稻草,連連點頭贊同。王欣站在一旁,扯開嗓子喊了起來:“同學們拉緊繩啊,放繩手別松??!再使一股勁啊,井管往下沖??!”她喊的號子自然和諧、又很風趣,緩解了大家的疲勞。
在周邊居住的社員聽到她的號子,都感覺挺有意思。知青打個井,還整的這么熱鬧,都來駐足觀看,男男女女來了一大幫。井打的很快,兩個小時,井管子就下去將近三米。
輪到馬向鋒的第二組接班。這八個小伙子都憋足了勁,一上來就猛打猛沖。緊挨著馬向鋒拉繩的孟林,在學校和王欣是同桌,兩家人住的很近,兩個人非常要好。遇到事情總能相互照應。這次上山下鄉又分到一起,倆人都很高興。王欣見孟林上來拉繩,號子喊的更起勁了??珊疤柌幌窈安?,時間一長,王欣有些頂不住了。
孟林看眼里,疼在心上。當王欣喊號間隔的時候,他迅速接下來。他是這樣喊的:“同學們緩點勁啊,該松就松繩??!堅持到最后啊,才是真英雄??!”第二組兩小時只打下去兩米。不是他們不出活兒,而是越往下打阻力越大。第一組吃完飯回來接班,第二組去吃飯。從中午一直打至晚上,只打進去七米多深。
天色暗下來,火紅的太陽早已不見蹤影。眼前的物體都有些模糊不清了。前來觀戰的社員們陸續散去。八米的鋼管需要加長,不然無法作業了。青年社員點燃馬燈,接好鋼管,捆牢繩索,打井繼續。在打井過程中,是不能間歇的。如果停下來,淤泥就會把井管封住,拔不出來。就連接個管,都得用管鉗不停的轉動,以防封住鋼管。
井打到十米左右的時候,已經到了午夜。只見老貧農紀老大叼著煙袋桿上耷拉著煙荷包的大煙袋,走到井坑跟前,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煙袋鍋里的煙草發出通紅的亮光。他抬起右腳,磕了兩下煙袋鍋子,火星子滾了一地。他彎下腰,順手抓了一把泥漿,用手指碾了幾下,對青年社員說:“夠深了,下管吧”。
早已準備好的井管一端,有一尺多長打著小孔,用鐵沙網罩住,以防沙泥進入井管。大家拔出鋼管后,就把井管下進井里。社員們麻利地擰上井頭、安好井抽子、井把,把井管用石頭固牢。還好,露出地面的井管加上井頭,正常個頭的人壓井水,站在石頭上作業還算可以。
壓井開始了。青年社員怕知青不會操作,作了示范。只見一名社員雙手握住井把,使勁往下壓,另一名社員不停地向井頭筒里灌水,隨著井抽子上下抽動,時常發出“嗤啦、嗤啦”的響聲。大約往井里灌了兩、三桶水,地下水就被引上來。黃澄澄的地下水從井頭出水嘴處不斷涌出。社員不停地壓著井把,看起來很吃力的樣子。
鄭方同走到近前,換下社員。知青們輪班開始壓井。鄭方同被換下來后,就請教紀老大,問壓到什么時候為止。紀老大告訴他們,必須壓到水清。要不然,以后用水就是渾的。
十幾名男青年輪番上陣,一直壓井到天光大亮,井水才逐漸清涼起來。老貧農紀老大像是能掐會算,不一會功夫,他趕著馬車進院了。他伸出雙手接了一捧水,深深地喝了一口,隨口說了一句:“行了,別壓了,這水不錯能喝了。把打井的家伙什裝車上,我拉走,還有人等著用呢”。知青們七手八腳拆卸井架,把打井用具統統裝上車,紀老大趕著馬車奔大隊去了。
現在的打井方法已經先進許多。過去農村打井,那就是在挖井。選好位置后,挖出個幾十米大坑,越往下越窄。挖出的土石,人推車拉,非常費勁,直到挖出水來,再用石頭砌井。打一眼井,幾乎全村人上陣,沒個把月是完不成的。知青這井打的不僅省工省力,而且還很順利。沒有出現意外情況的發生。
有的時候,井打到一半,遇到巖石層,實在打不下去,還要重新選址。還有的時候鋼管被泥漿嘬住,拔不出來,還要閃開盤子挖出來。更要命的是打十幾米深不出水,就等于沒干一樣,還得重新找地兒。然而,知青這眼井,用時短、水質好,不得不說是眼好井。知青們雖然雙手都磨出血泡、累的東倒西歪,但心情非常高興,都沉浸在收獲勞動成果的幸福中。
今年的春天雖然姍姍來遲,但一經來臨,便是春色滿園。家家戶戶的桃樹、杏樹、櫻桃樹,發綠的枝條上沾滿了花朵。蜜蜂們在花朵間飛來飛去,忙著采蜜。同樣樹種開的花兒,顏色也不盡相同。就拿杏花來說吧。社員老張家的杏樹開的花兒是白色的,而老王家杏樹開的花卻是粉色的。這樣也好,花兒們就不會嫌自己顏色單調了。
知青們一路欣賞著美景,來到生產大隊。他們在今天就要被分配到四個小隊去參加勞動。鄭方同、馬向鋒幾名男生,還有五名女生主動要求分配到條件較差的敖桿四隊。孟林、王欣等同學被分到條件較好的三隊。
春種、夏鋤、秋收、冬場,這是農民千百年來循環往復、亙古不變的生產勞作方式。過去這樣,現在這樣,近一些年代還會是這樣。如果將來機械化發達了,可能在解放勞動力上會有些改變,但基本的作業方式不會有太大變化。鄭方同這些知青們,開始了農村一年來最初的生產勞動——種地。
四隊的幾個車把式,不再趕車,給騾馬套上犁杖,來大地開犁。地里去年留下的莊稼茬子已經刨凈。間隔橫向八個垅溝、縱向約十米左右的糞堆整齊的排列在地里。鄭方同等知青和社員一樣。男的負責濾糞、女的負責點種。犁杖趟過之后,女生敲打著葫蘆瓢,把種子點進垅溝,男生拿起糞扒子,把土糞摟進糞撮子,灑進垅溝。緊跟著還有人趕著牲畜拉著簸帚封土,最后用石滾子壓實。
鄭方同第一次濾糞,跟不上趟。熟練的社員等犁杖趟到最后一條垅時,把僅剩少量的糞,扒進糞撮子,等犁杖趟過之后,往溝里一灑,干凈利落。犁杖到了鄭方同這里,他剩的糞太多了,撮了一撮子,還有一小堆糞。犁杖直接從糞堆上面豁過去,弄得垅溝垅臺都是糞,看上去特別狼狽,也浪費糞肥。
鄰近的社員趕緊過來幫忙,把垅臺的糞弄到垅溝里。馬向鋒等幾個男知青也都弄個亂七八糟,地面上到處都是糞。一天活兒下來,知青們雖然掌握了一些濾糞技巧,但都累得上不去炕、連飯都不想吃了。
三十多名知青來敖桿大隊參加生產勞動,他們雖然算不上壯勞力,但也增添了勞動力量。有效地促進了春耕播種的進度。大片耕地基本提前種完。只剩下溝溝坎坎的山坡地還需種些雜糧農作物。諸如油料作物、土豆、地瓜之類。
今年上級有政策,要求清除土地里無主墳塋。三隊南山坡地就有星星點點三十幾座墳包。其中最大的一座墳占地約三十來平米、三米多高。上面長滿野草榆樹等植物。這還得說,多年以來一直無人打理,要是再有人上墳填土,說不定要填埋多大多高。其它墳包,人們已經確定無主,唯獨這座大墳,老人們清楚記得是古宅里地主婆的墳塋。解放前老地主就逃的無影無蹤、杳無音訊,死活不知,這座墳也只能作無主墳處理。
三隊隊長心里明白,平墳這樣的事兒,社員是干不來的。特別是那座大墳,社員們都忌諱。于是,他找到知青孟林、王欣他們,要他們去平墳,他可以把大隊推土機找來,先用推土機推平,推不到的地方,知青找找零就可以了。孟林、王欣等知青都知道那塊墳地,他們散步時也曾去過那里。
孟林心里啄磨,別的墳都沒啥,唯獨那座大墳與古宅有牽連,別再出啥問題。但他又不好拒絕隊長交給的任務,感到很為難。王欣看出孟林的意思,想了想就對隊長說:“隊長,一會兒你不是去大隊找拖拉機嗎?我和孟林一起跟你去,跟書記、大隊長說說,就我們幾個知青,人手不夠,咱大隊知青都上陣,人也不算多”。隊長一聽王欣說的也是那么一回事兒,就同意了。
他們來到大隊說明情況后,大隊長倒沒有說什么,他想聽一下李書記的意見。其實李書記對各小隊地里零散的墳包早就想鏟除,苦于沒有遇到恰當時機。這次上邊有了政策,時機已經成熟。他們來的正好。
李書記對他們說:“鏟除墳包不光你們三隊的事兒,各小隊都有。大隊集中力量,所有知青全部參加,大隊司機開拖拉機參戰。成立平墳整地突擊隊,由知青點長鄭方同任突擊隊長。從明天開始,一、二、三、四隊依次平墳,立爭夏鋤前全部平完”。
鄭方同帶著三十多名知青,扛著鐵鍬、鎬頭,跟著能推土的拖拉機開始平墳。一、二隊地里的墳包不僅少、而且小。推土機過后,很少有棺材板子出現,留下的坑也很小。知青們打打土疙瘩,從附近取點土,扔進墳穴里,地也就平了?,F在該輪到了三隊了。
司機師傅就是三隊社員。他跟鄭方同說:“點長啊,咱先去四隊吧,他們隊墳包少,用不了一天就能完事,三隊的墳太多,最后再平吧”!司機的話,咋一聽起來,好象還挺高姿態,把自己隊的事放在后邊。實際上他心里另有打算。鄭方同沒有反對。
四隊地里的墳包在南山坡下一角。分布的雖然零散,但沒有幾座。平完后,他們就轉移到三隊。三隊這塊地在南山坡上端,緊挨著松樹林子。墳包多、年代久,大多數墳包都長滿小樹。司機開啟拖拉機開始平墳。農村開拖拉機的司機都有個助手。一般的情況都是給那個隊干活,那個隊出人??蛇@次是突擊隊平墳,就不用生產隊出人了。鄭方同讓馬向鋒當助手,一直跟著操作。馬向鋒已經基本掌握開車要領。地勢平整的時候,他還能幫助司機操作一會兒。
三隊這塊地平了四天,最后只剩下這座大墳了。大家干了一上午,墳塋才鏟平一半。就在鏈軌拖拉機碾過墳中央地面時,只見沉重的機身晃了幾下,地下面發出劈歷咔嚓的響聲。隨后,拖拉機向地底下沉了一下,才勉強通過去。
司機把車開到平地后,面色蒼白、慌慌張張跑到鄭方同跟前說:“點長,我胃太疼了,我得去衛生院看看去,先讓馬向鋒替我干著,我一會就回來”。說完,連跑帶顛地走了。鄭方同剛想說,用不用叫人陪他去,現在看什么也不用說了。就憑他這兩步走,看不出有啥病來。
司機走后,馬向鋒剛想上車繼續推土,鄭方同喊住了他。地底下發出這么大響動,司機猖狂出走,社員們對這座大墳都很忌諱,不能這樣就算了!知識青年鄭方同絕不是一般戰士,他是一個挖根刨底的進步青年。他決定先不要鏟土了,把這個墳穴徹底挖出來,也好弄個清楚、明白。
馬向鋒好信,他首先表示贊同,大家也都沒有啥意見,就圍著拖拉機碾過的坑挖起來。沒挖多深,就挖到被碾裂的棺材蓋子。大家除去上面的土,棺蓋全部顯露出來。不過,經歷碾壓,已經破碎。有的木板楂子扎進棺材里。
棺材蓋板是用上好的黃花松木制成。兩米來寬、三米來長、一尺來厚,用桐油浸泡過,里外刷著厚厚的紅油漆。從損壞的茬口看,沒有發生腐朽的現象。鄭方同帶著幾名男知青把壓碎的木板全部移開,眼前的一幕大家都驚呆了。
棺材里居然躺著一具沒有腐爛發臭的尸體。尸體臉兒朝上,頭發盤卷在大絨布制成的黑帽子里。雙眼緊閉、臉色熬白。上下身穿著白里黑面棉襖棉褲,青絲帶扎腿,尖尖的小黑鞋,上口露著白色布襪。一眼就能看出這具尸體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性。在女尸四周,除了陪葬的瓦罐、瓢、盆等一些陪葬品外,還有六、七條盤卷著尚未蘇醒的菜花蛇。這幾條蛇個頭都不小,有搟面杖粗細、三米多長??赡苁怯捎谒鼈兇嬖诘木壒?,尸體才得以保存下來。
怎么辦?馬向鋒建議把棺材板子扔進坑里,埋了算了??舌嵎酵贿@么想。他考慮大墳塋這件事流傳這么多年、影響這么大,不能就這樣草草了事。應該立即向大隊匯報,看看大隊怎么處理。他告訴王欣等幾名女知青馬上回去向大隊領導請示,順便帶些飲水回來,以便緩解口渴之急。
王欣等女知青風風火火地跑向大隊。一路上,社員們問怎么回事,王欣只回答有死人。李書記聽完王欣他們介紹情況后,感到問題也挺嚴重。他把民兵連長找來,持槍荷彈一起來到平墳現場。社員們聽王欣說有死人,迅速傳開。跟著李書記他們,呼拉拉地一大幫人來到墳地。等李書記他們來現場察看情況時,村里的人已經來的差不多了。
李書記圍著棺材看了好一會兒。他是在想這件事兒是否向上級匯報。就在這時,紀老大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來。他朝棺材里面看了看,就對李書記說:“老一輩子人說,這座大墳是惡霸地主老婆的墳,現在是知青們把這個事兒落實了。地主老婆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她也是窮苦出身、被地主霸占的,后來有病死了。我看就地深埋算了,反正也不耽誤種地”。
李書記想了想,他爬上剩下一半的墳包頂部,對圍觀的男女老少群眾說:“大家都看到了吧!這座墳里埋的確實是地主婆,她沒有血債,沒有罪行,我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就地深埋。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大家不要瞎議論。都回去吧”!鄭方同有些疑慮地問:“墳里的那些大蛇怎么辦”?老貧農紀老大笑了一下說:“你想想,它們是怎么進去的,你埋的再深,它們也照樣出得來。你們不用管它們”。
知青按照書記指示,把棺材板子都撿回來,扔進棺材里,蓋在尸體身上。不一會兒,墳坑就填滿了土。李書記帶領鄉親們走后不久,司機晃晃悠悠地回來了。他說大夫說他胃疼沒啥事兒,吃兩片止疼片就好了。他迅速登上拖拉機,沒用多久,大墳包就鏟平了。
敖桿大隊平墳整地工作圓滿完成。所有的耕地里沒有一座墳墓,這項工作是全公社完成最好的大隊,得到公社表揚。公社組織進度慢、或推行不下去的大隊來敖桿參觀學習。并舉辦現場經驗交流會。李書記和鄭方同分別介紹經驗。至此,鄭方同這個知青在全公社出了名。
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之間已經來到冬天。地里的莊稼經過夏鋤、秋收,全部進入場院,就要顆粒歸倉。知青們經過一年來的風風雨雨、摸爬滾打,顯得成熟多了。他們學到不少種田本領,也長了不少見識。
要講成熟,還有兩名知青的戀愛也已經成熟。孟林和王欣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相互得到進一步了解,談婚論嫁水到渠成。倆人家里老人也知道他們搞對象,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只是認為現在條件尚不具備,等到有條件的時候再說結婚的事兒。
可孟林和王欣并不這么想。既然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扎根農村一輩子,首先要有一個落戶的樣子。我們在農村安家,那才叫真正落戶。他倆經過認真思考,找李書記談了他們的想法。李書記非常支持他們,但這個婚禮怎么辦還沒有先例。李書記請示公社黨委,領導表示贊許。包書記告訴李書記,要他給兩名知青辦一個革命化婚禮,他要親自參加。
敖桿大隊給知青籌備婚禮是公社領導特批的重要事項。大隊的幾個頭頭反復商量幾次,都沒能定妥。最讓他們撓頭的是婚房問題。蓋新房已經來不及了,冬天不能開工,等到明年春天結婚,知青們不說啥,公社也不能同意。有的社員家倒是有空閑房屋,讓新婚青年借住,有點說不過去。他們思來想去,想到空閑的古宅。那么大個四合院,倆人去住又顯得孤單,他倆也不見得同意。大隊領導把鄭方同找來,想聽聽他有沒有好主意。
鄭方同說:“實在不行,我們男知青搬到古宅去住,孟林、王欣就在知青點結婚。大隊領導一聽,這個方案是最好不過。大隊領導派人去公社供銷社買來白灰、布匹、棉花,把男知青住的房間墻里子和古宅墻壁都粉刷一遍,找了幾名手巧的女社員做了兩套嶄新被褥。大隊出木料,派兩名木匠打制一對箱子和箱座子。又把大隊的柜子抬來,刷上油漆給新人當衣柜。在雪白墻上貼一張領袖畫像。門窗貼上用大紅紙裁剪的雙喜字,婚房布置停當。
一九七零年一月一日上午十點,正當人們慶賀新年的時候,孟林、王欣結婚典禮即將開始。一對新人穿著嶄新衣裳,迎接前來慶賀的客人后,早早站在屋門口,等待這一時刻到來。來參加婚禮的人確實不少,除新郎新娘兩家親戚朋友外,敖桿大隊干部社員幾乎全部到齊。老人小孩也都來湊熱鬧,知青點的同學們一個不拉。更為重要的是,公社黨委書記親自帶隊領來一撥人。有公社知青辦主任、宣傳助理、文藝宣傳隊成員。
革命化的婚禮,確實有一個革命化樣子。知青點院子里擺了四排小學生使用的課桌和板凳。桌子上面用紅綢布覆蓋。桌面上有用盤子盛著的花生、瓜子,茶壺、茶碗。公社及大隊領導坐在頭一排板凳上,知青坐第二排,社員代表坐三、四排,其他看熱鬧的只能站在院子四周。幫忙的青年男女社員,提著大水壺穿梭在桌椅板凳間,忙活著給客人倒茶。
一陣鞭炮響過之后,婚禮正式開始。大隊李書記主持婚禮。證婚人大隊長宣讀結婚證書。一對新人向領袖像敬禮。孟林代表王欣對領導和社員群眾表示感謝。公社知青辦主任致賀詞,公社包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除了對兩位新人表示祝福外,重點強調知青在農村結婚重大意義。
包書記說:“知識青年孟林、王欣在我們這里結婚,打破世俗觀念,用實際行動證明在農村安家落戶、扎根農村干革命的決心,是我們廣大知識青年學習的榜樣,也深受廣大貧下中農、社員群眾歡迎。敖桿大隊的兩名知青在這里結婚,開創我們公社幾百名知青在農村安家的先河,在全縣也是屈指可數。望你們在今后的生產勞動中盡心盡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青春力量”。包書記講話后,知青代表鄭方同發言,表達扎根農村一輩子的決心。
公社文藝宣傳隊演出節目。有獨唱、合唱、二人傳等。宣傳隊大部分演員都是從各大隊知青中抽調。唯獨評書演員是一位民間老藝人。評書說的真不錯、有聲有色。就是舌頭稍微大了一些。他說的是《小二黑結婚》片斷。只見他把手里的折扇一揮,開口說道:“月色深沉,哇哇(彎彎)的月亮升上天空,小河流水嘩楞(啦)嘩楞(啦)的”。
鄭方同聽著評書心里想,這個老藝人要是發音再準確一點那該多好啊。宣傳助理舉著照相機不停地拍照。他把孟林王欣結婚現場照片,日后投遞給省、市、縣報紙,相繼被刊登。敖桿大隊知青在農村結婚、安家落戶,成了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熱點新聞?;槎Y一直持續到晌午,大家才散去。
時光飛逝。轉眼進入夏季。知青們和社員一樣,忙著薅地、鏟地。三隊在南山平墳坡地種了棉花,長勢良好。特別是平墳的地方,棉花黑綠黑綠的。一天下午,隊長帶領全隊男女社員蒔弄這塊綿花地。
王欣等女知青和女社員們在前面給棉花打尖,孟林他們這些男生一邊鏟地一邊談論去年平墳的事兒。老遠看見大隊李書記叼著煙卷、背著手朝棉花地走來。隊長以為找他有事兒,剛要過去,李書記擺了擺手,大聲說:“叫孟林過來,我找他有點事兒”。
孟林放下鋤頭,一路小跑來到李書記近前。李書記把手里的煙頭扔在地上,用腳碾滅,對孟林說:“我剛從公社開會回來,現在有個新政策,市里煤礦招工,抽調一批男知青回城當工人。但知青家長必須是礦工?,F在咱大隊符合條件只有你等四人。你在農村已經結婚,政策上說,結婚的知青暫不考慮,你不要有想法。一定要經得起考驗。這件事兒先不要跟任何人說”。孟林聽完李書記的話,當場就蒙了。他啥也沒說,耷拉著腦袋鏟地去了。
收工回到家里,孟林一聲沒吭。一頭扎在炕上,兩眼發直。王欣發現孟林有些不對勁,就過來問他咋地啦,他還是不吭聲。王欣這才發現事態嚴重,就一邊伸手摸著他的額頭,一邊對他說:“哪兒不舒服啦?是李書記跟你說啥事了吧!跟別人不能說,跟我再不說你不嫌憋屈?”說完就拉著他的手,把他從炕上拽起來。孟林坐起來,兩只手放在大腿上,心里想著李書記的話。他告訴我這事兒跟別人不能說,難道跟我愛人也不能說嗎?我要不告訴她,她生氣怎么辦?反正也不是外人,就跟她說了吧!于是,孟林一股腦把李書記的話全告訴給王欣。王欣聽完后,立馬就傻眼了。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落戶,青年人一腔熱血,被扎根農村干一輩子革命的遠大理想沖擊沸騰。選擇在農村結婚安家似乎是必然結果。最初時,沒有人會想到回城。即便是偶爾想一下,感到回城也是很遙遠的故事?,F在下鄉才兩年,部分知青回城的現實,就擺在人們眼前。這使得知青們有些迷茫了,甚至對自己曾信誓旦旦喊下的豪言壯語都記得模糊不清了。
在知青兩年來生產生活實踐中,他們深深體會到農活實在太累了、生活確實太苦了。整天忙的累的腰疼腿酸難以入眠不說,上頓下頓苞米面大餅子、雜交高梁米飯,連咸菜都吃不上溜兒。艱苦的生活條件動搖了一些青年人的初衷。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變環境,而是如何離開這里。
孟林、王欣晚飯沒有做、更談不上吃了。他們躺在炕上,都在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孟林是一個性格潺弱、膽小怕事、又很愛鉆牛角尖的男人。他在想,怎么也沒有想到還有回城當工人的機會。這回可完了,自己符合條件都回不去,將來條件嚴格了,那就更沒有門兒啦。和王欣選定結婚,在農村安家落戶,而且聲勢造的這么大、影響這么廣,不回就不回吧。
而王欣則是一個性格剛毅、敢想敢干、活潑開朗的女性。她在想,這次礦山招工,孟林符合條件回城,這是多么好的機會!由于我倆結婚回不去,那會遺憾終生。如果結婚就不能回城,將來我也是麻煩事兒?,F在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辦法,那就是離婚、假離婚。
想到這兒,她騰地一下從炕上坐起來,大聲對孟林說:“小林,你想不想回城?”孟林被王欣舉動嚇了一跳,冷不叮沒有弄清王欣啥意思,嘎巴兩下嘴,回答說:“你說我想不想,想也白想”。王欣笑了一下說:“不白想,我有辦法”。王欣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跟領導謊稱孟林沒有生育能力離婚理由。孟林沒有反對王欣的意見,同意試一試。天色很晚,他倆才做飯、吃飯,上炕睡覺。
今晚是個陰天。整個天際間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中看不見月亮,甚至連一顆星斗影子都沒有。要想知道現在是幾時幾刻,沒有時鐘指示,連門兒都沒有。孟林和王欣雖然躺在炕上,可誰也沒有睡著。
回城這件事情畢竟太大了,可撒謊離婚也不是小事情。萬一弄巧成拙,將會身敗名裂。另外,大隊不同意怎么辦?不給你開介紹信,你什么事兒也辦不成。他倆決定先找鄭方同,讓他幫拿個主意,然后再去大隊找李書記。公雞叫了三遍,天都沒有大亮。他倆匆匆起床,來到古宅。鄭方同起的早,正準備去開大門,在門口遇上他倆。
鄭方同家里沒有礦工,和這次抽調回城不沾邊。他也不咋關注這類事情。但今早孟林、王欣特意過來和他說這件事兒,引起他極高重視。他認真考慮好大一會兒,才鄭重地對他倆說:“你倆可想好,回城必須離婚,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日后不能后悔。如果已經想好,也不能直接找李書記,他一旦說出不同意,下一步就不好辦了。咱可以先去找紀老大,讓他出面幫你們說話,他是貧協代表,說話是有份量的”。倆人贊同鄭方同建議。他們來紀老大家說明情況,紀老大非常同情他們,同意和他們一起去找李書記。
他們一行四人早早地來到大隊部。在打更屋等了老半天,才見李書記走進辦公室。王欣把開離婚介紹信的事情說了一遍,李書記聽完,瞪大眼睛,看他的樣子很震驚。其實他心里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他故作驚訝地說:“你們結婚才這么幾天,就要離婚。公社、縣里都知道你們是扎根農村典型,這影響多不好啊,你們好好考慮考慮吧”!
李書記說完,沒等別人吱聲,紀老大發話了:“書記啊,你也知道小青年來咱這疙瘩多不容易,一天吃不上、喝不上,吃苦受累,就像沒有爹媽的孩子,他們愿意離就離了吧”!紀老大說完,鄭方同接著說:“他倆的情況我們都了解,離婚是他倆自愿選擇。要不然今后的日子也不好過,將來也給大隊添麻煩”。李書記一看有老貧協和知青點長作保,就沒有再說啥。從抽屜里拿出介紹信,蓋上公章,讓他倆去公社了。
誰都沒有想到,孟林、王欣到公社、縣里辦理離婚手續異常順利。有了大隊介紹信,公社幾乎沒有問他倆什么。蓋上公章就讓他們去縣里了。倆人離婚,沒用兩天時間就辦理的利利索索。孟林沒有了結婚成家影響回城這個羅亂,其他知青又沒有條件和他競爭,沒過多久,他和其他三名男知青順利回城。
北阜市礦務局派一輛大客車來紅旗公社,把回城知青接回市里,分配到各煤礦、坑口。孟林被分配到他爸爸的單位,當上一名煤礦下井工人。孟林走后,因為離婚了,王欣也不再居住新房,和女知青一起居住。重新加入知青行列。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2》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2023-04-06 04:14 發表于 www.aptan.cn 書友16243zK5m
寫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