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人五十左右,當然實際年齡可能要比看上去的小一點兒,畢竟考古這種工作,天天頭朝黃土面朝天,風吹日曬的。
鼻梁上架著一副不知道是近視還是老花的金絲眼鏡,只是頭發似乎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打理了,一身黑色對襟的中山裝。
他旁邊站著的是一個背上有一個至少兩三斤的羅鍋的當地人。
傳說瑤族是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后裔,現世留存的瑤族按照語言、習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異,大致可劃分為四大支系:
操勉語的盤瑤支系,又稱瑤語支系;
操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瑤(包括布努瑤、白褲瑤、花藍瑤、花瑤和部分紅瑤)又稱苗語支系;
操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茶山瑤和那溪瑤支系,又稱侗水語支系。
盤瑤,因從前族里婦女戴的帽子都是木板做成的又被稱為板瑤。過山瑤、山子瑤、排瑤等都屬于它的支系。
其中過山瑤因居住地的不同又分東邊瑤和西邊瑤,東西邊瑤的服飾差異較大:
西邊瑤受民族融合的影響除保留了一點頭飾外,男女服裝與漢族的服飾都沒有大的區別了。
而東邊瑤男子蓄發留辮,布巾包頭;女子的頭飾更是多樣,頭發還需要天天用豬油和蜜蠟粘連。
衣服則用的多是青布,無領、大襟,長及于膝,紐扣在右,胸前再掛一條長圍裙,腰間扎一條兩端各有彩色絲線垂下的腰帶……
因為一路過來看到的當地人的服飾都極具民族特色,又得知上思這邊的瑤族屬于過山瑤,所以我們判斷這邊的瑤族應該屬于過山瑤中的東邊瑤。
只見那個背上有個羅鍋的當地人上身穿著一件青色對襟的無領短衫,胸前及背后均嵌有方形圖案花紋。
下半身穿著的是一條寬不寬大不知道,但是用白色的布條綁得結結實實的褲子。
腳下是一雙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電視里才能看到,但實際上我也穿過的千層底布鞋。
ps:我真的是00后,1900后,劃掉,并不是,我只是家里窮而已。
但是其實對比一下就會覺得也還好,至少從我開始記事,05,06年吧,我們家就有水泥路了——主要因為我家就在路邊,那路又是主干道。
對不起又跑題了,說回那個羅鍋,啊不是,說回那個大爺。
事實上,因為他全程佝僂,服飾什么的又和我一路上見到的那些當地人的服飾無異——當然也有可能其實差別很大,只是我分不出來。
我根本無法判斷他的年紀,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大爺。
但女人的第六感告訴我他的年紀一定不小了,至少當我個大爺還是很綽綽有余的。
說到這個我又想起來一件事兒:我第一次聽見大爺這個詞是在相聲里。
我不知道南方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也這樣:反正在我的理解里,大爺應該是和爺爺同輩的人,是爺爺的兄弟,甚至應該比爺爺大。
(ps:這里的爺爺特指爸爸的爸爸——我是很大之后才知道在普通話的體系里,大家把和自己爺爺年紀差不多的老人統稱為“爺爺”,當時說實話有點震驚。)
字面意思,大爺,也就是比爺爺大的人。
但相聲里的大爺指的似乎是和父親同輩,比父親大的人。
我不知道北方是不是都這樣叫,想說的也只是文化差異而已,狗頭保命。
就我知道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他們管和自己師父同輩但是比自己師父大的叫師大爺。
南方怎么樣我不敢說,也沒法代表誰,至少在我們家,比父親大的人我們會被要求叫大伯。
說到這個我又想起來一件特別好玩的事兒:在我們家那邊女兒不流行遠嫁,兒媳婦一般家大人也不會娶太遠的。
(這個傳統一直到現在都有,作為一個適婚女青年,每次過年回家我都會被諄諄教誨就是證據。)
不過后來改革開放,經濟復蘇,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多了,婚嫁就漸漸地不由父母了。
我媽據我所知好像是第一個由外縣,雖然就在隔壁,但是是不同市嫁進來的。
南方的方言大家都知道,“十里不同音”。
在我哥出生之前,我們那邊的孩子管“媽媽”都叫“娘”。
于是,和我同茬,年齡相差無幾的幾個孩子里,只有我和我哥叫的是“媽媽”。
后來,一幾年的時候,我伯母又給我添了個堂妹——在她之前我還有個比我大兩歲的堂哥。
是的,我堂哥也是那批管“媽媽”叫“娘”的孩子里的一個。
我那時候因為還在上小學,家里又只有我一個女孩子,所以照顧那個妹妹的工作幾乎就落到了我肩上。
后來,大概兩年之后吧,我堂妹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已經活蹦亂跳,叫“媽媽”叫得很流利了。
我那時候也是年紀小,一次聽見我堂哥叫我伯母“娘”,我堂妹卻管我伯母叫“媽媽”,于是十分好奇地問我伯母。
結果,我伯母說:“還不是你,天天教你妹妹‘媽媽’,‘媽媽’的叫!”
我就……
當時還反思了一下,現在想起來就只想“哈哈哈”。
對不起又偏題了。我有罪,我該打。
誒說到這個有罪……哈哈哈哈哈,原來說閑白這么開心,郭老師,你的快樂我體會到了。
簡短截說吧,晚上將近八點半的時候,大家終于吃完了飯。
因為天黑了路難走,明天又還得上工,所以當地人早早地就都吃了飯回去了……所以,我們還得負責收拾殘局。
不過好在人也多,大家又都還守規矩,不存在什么酗酒鬧事掫桌子的事兒——當地人雖然都喝酒,卻也沒有說喝多了吐的,可能是從小把酒當水喝習慣了,或者他們喝的酒是自己釀的,度數不高。
總而言之,不到半個鐘,特意空出來用來用餐的帳篷被我們收拾得整潔如初。
這時候,我們教授與當地駐扎部門的領導的寒暄已經結束多時了。
透過帳篷厚厚的氈布,從偶爾被寒風刮來的幾個零星的詞里我們可以知道,此時里面的討論對象是我們。
這時候的天已經很冷了,雖然時值仲夏。且蚊子一直只多不少,一時間,空地上都是學生們跺腳叫冷或者“噼里啪啦”打蚊子的聲音。
重要的是因為冷,我們穿得再少的都是長衣長褲,所以蚊子只叮,也只能叮到我們的臉和手。
你見過空地上兩三百人或站或坐或蹲,雖然姿勢各有不同,但都在抽自己巴掌的場面嗎?
我見過,還是親歷者。
藥粉和六神都用了,都沒用,空地上又沒法點蚊香,又不能回帳篷……
最后還是一個當地聘請的,還沒睡著的民俗教授聽見動靜覺得奇怪出來拯救了我們。
是的這次的發掘當地文管局除了派了自己的教授過來,還特意外聘了一位對瑤族的民俗特別了解的國家級的教授。
但因為有了我們這群免費勞力,收拾殘局什么的肯定就不用他們了;里面的討論他們又沒有參與的必要,因而早早地就都進了帳篷。
派出所的人早就撤了,取而代之的是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俗稱的武警,但數量也不多,便由領頭人做主全部留在了發掘現場。
畢竟,財帛動人心,而那里的無論一點什么東西的遺失或者毀壞對我們而言都是巨大的損失。
因而,在此之前,空地里就只有我們。
那個姓楊的民俗教授六十來歲,頭發已經花白了,鼻梁上同樣架著副眼鏡,不過是古銅色的。
找了離他最近的人問清了情況后便讓我們去撿枯枝;我們不解,卻也遵循著在學校老師對我們的“凡事少說多做”的教誨,乖乖去了。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一會兒枯枝就聚了一大堆,結果,那個教授居然不見了。
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面面相覷。
終于有人想起來說看見他也往里去了,可具體去哪了卻說不清楚,甚至被追問之后都開始不敢確定看到的到底是不是他。
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許是人多壯了慫人膽,也許是沐浴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陽光下太久……
總而言之,得知教授不見了之后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是不是走丟,迷路,受傷,或者碰見什么毒蛇野獸了……心里還真沒有這會不會是鬼神作祟的念頭。
也許其他同學有但是沒敢說,反正我當時沒有。
一群人正商量著要不要把這事告訴老師呢,靠近發掘現場那邊的人群突然一陣騷動,緊接著就聽見有人喊:“回來了!”
這時候那邊的學生已經自發地給那人讓了路,并從各個角度開始簇擁著他往我們堆枯枝的地方去。
我聽見動靜回頭,借著月色虛著眼睛往那邊的人堆里瞟了一眼,那個手里拿著一小把不知道是什么草的老伯不是楊教授又能是誰?
“把火點起來?!彼愿牢覀兊?,絲毫沒有要解釋剛剛的消失的意思。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4章 到達》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