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說網 >> 男生>> 歷史軍事 >> 周易哲學解讀 [書號3271290]
選擇背景顏色: 1 2 3 4 5 6 7 8
選擇字號: 特大

《左傳》與《周易》(十九)

《周易哲學解讀》 周易歸來/著, 本章共8326字, 更新于: 2023-01-31 08:42

第五章:解讀《左傳》記載春秋時期史巫如何用“春秋《周易》文本”進行卜筮的,再看與原創《周易》有多大關系,以及卜筮有沒有道理

第二講:《左傳》記載“以《周易》筮之”的其它筮例的卜筮方法

第五節

《左傳》記載的以《周易》卜筮的第六筮例是《左傳·襄公九年》:“穆姜薨于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唬骸?。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干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于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p>

我們還是先看一看《左傳》記載這一筮例的譯文:

“穆姜死于東宮。開始住進去時卜筮看吉兇,起筮時得到《艮》里的一個不變之畫(其它五畫全變)。太史說:“這是個《艮》卦變《隨》卦。隨,是出走的意思。您一定要迅速離開這里?!蹦陆f:“沒有的事。這卦在《周易》中說:‘隨,元亨利貞,沒有災禍?!?,是身體的尊長。亨,是美好的會合。利,是事義的和諧。貞,是辦事的根本。用仁心作為本體就可以當人們的尊長,尋求美好的會見就能協調禮儀,有利于萬物就符合道義,本體堅固就能夠辦好事務,根據這道理,所以說是不能欺騙的,因而雖然得到了《隨》卦而沒有災禍?,F在我作為個女人卻參與作亂。處在低下的地位卻又沒有仁德,不能說是元。使國家不安定,不能說是亨。做了壞事而危害到自身,不能說是利。不安于位卻修飾美容,不能說是貞。有上述四項德行的人,得到《隨》卦而沒有災禍。我卻四項德行全都沒有,難道能合于《隨》卦的之義嗎?我自取邪惡,難道能沒有災禍嗎?一定死在這里,不必出去了?!?/p>

穆姜是魯宣公夫人,穆姜本來姓姜,“穆”是其死后的謚號,她原來是齊國的一位公主。

這一筮例雖是以春秋《周易》文本占筮的例子,但與《左傳》中記載的以春秋《周易》文本占筮的十一筮例中其它的筮例的筮法則不相同。其它十個筮例都是“變繇”筮法,而唯此例中所說的“是謂‘《艮》之《隨》’”則不是“變繇”筮法,因為這“《艮》之《隨》”之說,在春秋《周易》文本里的《艮》中是沒有以《隨》做“繇題”的。

如春秋文本《周易·艮》內容格式:

()艮 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賁: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蠱: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剝: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旅:艮其身,無咎。

()漸: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謙:敦艮,吉。

此筮例先說的是“艮之八”,而太史解卦時說是“艮之隨”。這一筮例上的“八”說,在"易學"上雖有定論,是謂占出的一個不變卦,即沒有“變爻”的卦,才稱“八”。首先把《左傳》里的筮例以今本《周易》釋之,本身就是錯誤的,因春秋《周易》文本并不是爻式結構,焉能說“變爻”呢?除非這一筮例是其它卦書筮之的筮例。

而此卦是穆姜薨于東宮之前,即要搬入東宮時而進行的卜筮,所得的“卦”是“艮之八”。而讓太史解釋這一卦的吉兇時 ,太史在解卦時卻說的是“艮之隨”。那么,這里的“八”說是何意呢?又如何將“艮之八”變成是“艮之隨”的說法呢?

此卦例筮出的是“艮之八”,而太史所言是“艮之隨”??蛇@個《隨》則不是《艮》卦的繇題,因春秋《周易》文本中的《艮》中沒有以《隨》來做繇題的。

若以《艮》卦畫( ),從第一基礎畫變起,而得出六個不同的卦畫來。即:

1 2 3 4 5 6

賁 蠱 剝 旅 漸 謙

《艮》卦里是以“艮之賁”,“艮之蠱”、“艮之剝”,“ 艮之旅”、“艮之漸”、“艮之謙”來做為六句繇辭的繇題稱謂,所以是沒有《艮》之《隨》的說法。

那么,由《艮》畫變《隨》畫,即所謂的“變卦”,就得有五個“變”畫出現。如:

(因無法打出卦畫符號,此圖略去)

若由《艮》卦變《隨》卦,就得出現五個變繇(后稱五個爻變),即起卦時,出現了五個“變數”(或“六”或“九”,前面因春秋《周易》以《周易》名稱為六繇題是有局限性,因春秋《周易》文本里所謂每卦里只有六十四卦里六個“卦”名稱為繇題名稱,超出春秋文本所謂每卦六個繇題外就超出范圍。如出現兩個變畫就得不出春秋《周易》文本所謂每卦里的繇辭),由《艮》變出《隨》,這《隨》不是《艮》卦里的繇題,那么這“艮之隨”就是一個“變卦”(不是春秋變繇筮法,因變不出繇辭)說法了??捎譃楹纬霈F“八”說,若“八”說是個不變卦的稱法,即后人所認為是個沒有爻變的卦,才稱“八”,這豈不是矛盾的說法么?筆者認為《左傳》里記載的有十一筮例是以春秋《周易》文本占筮的筮例。而十一筮例中有十例是“變繇”筮法。所謂“變繇”筮法,即在用揲蓍起卦時,先得出六個蓍數,這六個筮數只能是從“六、七、八、九”中所產生。若又規定“六”與“九”是“變數”,即起卦時揲蓍出“六”或“九”時,就知道是變數,目的是在得出某一卦時,就又跟著得出某一卦里的第幾繇(后稱“爻”)是個變繇,也就得出某一卦里某繇辭,以此做為占問事項的占辭之用。但以春秋《周易》文本卜筮只能是一個變數,才能得出所謂某一卦里一個繇辭的筮法。

這“變繇”筮法是與春秋《周易》文本作為卜筮之用有關,是以六十四卦里的六個卦名稱(含卦畫)做為每卦里繇辭的繇題排序形式結構所決定的。

我們所看到《左傳》里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十一筮例,除此例外,其它十個筮例都是“變繇”筮法,可得到“某之某曰”的那種稱法,即得到某一筮例里的某一繇辭。但人們會說,難道這十個筮例在起卦時都出現的是一繇變嗎?當然不會,只是在于人為的規定。假如規定起卦時,見有“六”或“九”數是“變數”,就知道在“數”轉換成卦畫符號時,也就知道一卦中某繇辭就是“變繇”,以變繇辭做為斷卦的占辭運用。那么在起出一卦,即通過“三”、“六”十八變得出個揲蓍之數時,如出現是二個以上的“變數”,即假定出現了三個變數(那么就得出這一卦里的三個變繇,就超出了春秋《周易》文本所謂每一卦里繇辭范圍。但也可以變通,如前所說的那種),是否要以三個繇辭來推斷所問事情的吉兇嗎?而《左傳》里的十個筮例,卻是以一卦中的一個繇辭來斷吉兇,都是稱“某之某”(如“觀之否”曰、“屯之比”)。這就在于若出現了二個以上的“變繇”時,并規定以最先得出的一個變繇,或是最后的一個變繇,做為斷卦的占辭,就把一卦中出現二個以上的變繇這一問題給解決了,就不超范圍。若在起卦時得出是《觀》卦中多個變繇,而按筮法規定只取一繇辭為占斷辭,就得出是“觀之否”,那么就會說:“遇觀之否曰:是“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所以以春秋《周易》文本筮卜,若想得出某卦里的某繇辭,就只能是“變繇”筮法,也只能取一個“變畫”,不會超春秋《周易》文本范圍。

若占出兩個以上畫是變畫就得出超范圍的另一卦了,如占出《乾》,若是第四繇、第六繇是“變繇”,即《乾》變《需》,若說《乾》之《需》,這只能是“變卦”稱法,即有《乾》卦符號變出《需》卦符號。而《需》不是《乾》里的“繇題”,即春秋《周易》文本里《乾》中是沒有以《需》作繇題的。這就是說若出現兩個以上的“變”畫時,所變出的另一個“六聯體”的符號(當然也就知道這個“六聯體”的符號是六十四卦里的某某卦)就超出了春秋《周易》文本的每一卦以六個卦名稱做繇題的范圍,只有取一個“變”畫時,才不超出春秋《周易》文本里的每一卦六個卦名稱做繇題的范圍,也就能得出春秋《周易》文本里某一卦里的某一繇辭來。

再次說明, 正是春秋《周易》文本作為卜筮起卦的局限性,才有卦名稱為繇題的“繇式《周易》”再一次改造成以“六、九”為爻題的“卦爻式《周易》文本”。即今本《周易》就解決了起卦時出現兩個以上的變爻問題。

若以春秋《周易》文本來卜筮,若起卦時出現兩個以上的“變”畫,就得規定二個以上的“變繇”出現后,可規定看最初或最后的“變畫”確定為“變繇”,只看一畫變,也就得出某一“繇辭”來斷人事吉兇。假如筮出《乾》時,看最初的“變”畫是第四畫,而《乾》里排第四的繇題是以《小畜》稱之。那么就得出《乾》里的第四繇辭是本此占筮所得的占辭了,那么,就會說:筮之遇“《乾》之《小畜》曰:‘或躍、在淵、無咎’”。若按規定以筮出最后的“變畫”(由筮出的變數即九或六來看第幾畫是變畫)對應的繇辭來斷吉兇的依據,那么就是 《夬》,也就會說:“筮之遇乾之夬曰:亢龍有悔”。若起筮時是個沒有變數的卦,如起筮得《乾》而無變數,就按《乾》的畫符號的八卦取象或結合其“卦辭”來斷吉兇,也就會說“筮之遇乾之八”,表明筮出了一個無變的卦。那么,這一筮例中出現的“八”說,是不是代表沒有“變”的卦呢?

這一筮例里的“八”,既是指筮出一卦是個無“變”之卦代稱,也不能當數字“八”理解。這一筮例里的“八”,既是代表出一卦里不變之畫的稱法,又是指春秋時期那個不變之畫的寫法像八。

這一筮例若按“變卦”筮法,在起卦時,由“本卦”變出“變卦”,那么這一“變卦”會在六十四卦里得出某一卦來,這就會超出春秋《周易》文本以六個卦名做為繇題的范圍,若想得出本卦里的某一繇辭,即“變卦”的名稱而超出了本卦里的繇題卦名稱,似乎就難以得出所起出一卦里的繇辭來。所以“變繇”筮法,只會在起出某一卦里的六卦畫中看變畫,就得規定出只取一“變”畫,也就超不出春秋《周易》文本里的每卦里的六繇題之名稱,也就得出所起出一卦里的某一繇辭了,即某之某曰的定式。以春秋《周易》文本占筮,以所謂“變卦”筮法就超出某卦中六個以卦名稱做繇題的范圍,但以“六·九”爻題的《周易》文本,就可以用“變卦”筮法,并通過老陰,老陽為變爻,由“本卦”變“變卦”,就不局限于一卦里做繇題的六個卦名稱了,相對就方便的多了。不過以春秋《周易》文本卜筮時,若起出一卦時,出現有兩個以上的“變”畫,但只看所“變”之畫的繇辭是何,而不讓“變”出“變卦”,也可以看所起出的卦象和所“變”的繇辭相結合而聯想、比附所問人事的吉兇一樣是行得通的,這是一種方法。即使起卦時出現兩個以上的變畫,而變出的所謂的“變卦”(超出春秋《周易》文本范圍),一樣以所謂的“本卦”里的卦辭(得不出繇辭)以及結合所謂的“變卦”的卦象來聯想、比附所問的人事吉兇,這又是一種方法。正如這一筮例的記載,太史就是以由《艮》變《隨》,以所謂的“變卦”《隨》之字義來比附吉兇的(故以春秋《周易》文本卜筮,若得出變卦也就得不出繇辭內容)。而穆姜也是通過所謂的變卦《隨》里的“卦辭”,即“元亨利貞,無咎”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結果的。這就叫“筮無定法”,本來卜筮問吉兇是一種巫術迷信,沒有任何科學的道理。

而這一卦例出現的“艮之八”,“是謂艮之隨”的說法,就是一個“變卦”筮法?!棒拗恕崩锏摹鞍恕辈⒉皇乾F代“易學”上所認為的是指一個不變卦的說法,若“八”代表的是一個無變的卦,那么這里就不能說是“是謂艮之隨”。因由《艮》到《隨》,是有《艮》卦畫符號出現“變”化才能“變”稱《隨》卦畫符號的。即所謂的有“本卦”的“爻變”所變出“變卦”。我們看《艮》卦畫變《隨》卦畫:

《艮》卦畫

九 一x

六 八x

六 八x

九 一x

八 八o

六 八X

(揲蓍數)變(艮卦符號)

(注:X記為“變”畫,O記為“不變”畫)

《艮》卦畫通過“變”畫變出《隨》卦畫

這《艮》變《隨》,是要由《艮》卦的第一、三、四、五、六基礎畫符號的變化,即出現了五個變畫,才由本卦變出變卦《隨》。那么此卦例說的“艮之八”,跟著太史說“是謂艮之隨”。這“八”說被認為是無變卦的稱法,可跟著說的“艮之隨”,又是個“變卦”,這豈不矛盾么?筆者意為此卦例的“艮之八”里的“八”說即不是代表“不變的卦”說法。而是指卦畫符號里的一個基礎符號寫法像八而言。那時卦畫符號里的兩個基礎符號的寫法是“一”與“八”(或“∧”)。其一的符號寫法像數字“八”,卜史可能當數字“八”來理解了。如上《艮》卦在起卦時得出“六聯體”的卦畫符號時,其中有五個要“變”之畫和一個不“變”之畫,那個不“變”之畫就象“八”字,這就“艮之八”說法的來歷。

這一卦畫符號唯第五畫是個不變的畫,筮者說:“艮之八”,這是筮者看到的是《艮》卦畫的第五個基礎畫不是“變”畫,就隨口說出“艮之八”,而太史解此卦時,一看起筮的排演過程,六個劃道有五畫是“變”畫,也就隨口說出“是謂《艮》之《隨》”,太史是把六十四卦畫及名稱熟記于心,一看起出的《艮》卦畫里記有五個“變”畫的記號,就立刻想到五個變畫變后就成了《隨》卦符號。也就脫口而出說:“這是《艮》卦變《隨》卦”,這樣此卦例中的說法,也就解釋得通了。卜史也正是通過《隨》字義來"解卦"了,而穆姜則是通過《隨》卦卦辭義來解釋她認為的道理。

《左傳》里的筮法,是筮無定法,在筮法上肯定是制定不出一個什么標準的。史巫是看哪有利,就按哪種筮法和說法來為主子解卦。這是從《左傳》里的卦例所看到的。

此卦例的解卦上,太史只是按變卦《隨》卦里“隨”的字義來解釋所占問事項的吉兇,沒涉及《艮》卦內容。并認為“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反而穆姜,卻能以《周易·隨》中所謂的卦辭“元、亨、利貞、無咎”字義上做出一番義理解釋,并真對自己的行為對照,認為自己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寧愿死在東宮,是自己應得的結果。穆姜不是從“卦”上看出自己的吉兇,而是從《隨》文中文句的含義對照自己的行為做出的分析,這倒比史巫的行為理性多了。

而對于這一筮例,雖是一個“變卦”筮法,與春秋《周易》文本并無矛盾,即不是由此一個“變卦”筮例,就否定有春秋《周易》文本的存在,卜筮本是個"筮無定法",換言之,算卦上本沒有什么一定之規。以春秋《周易》文本一樣能適應所謂的“變卦”筮法,只是適應所謂“變卦”筮法時(以兩卦符號八卦取象式字意附會吉兇),而得不出“繇辭”去比類附會的筮法了。

我們再來看原創《周易·隨》里所講述的政治哲學思想,與史巫卜筮所說的“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的這種通神“預兆”性卜問吉兇法,以及穆姜從春秋《周易》文本《隨》里的“元亨利貞,無咎”說法,從義理上解釋對照自已的行為,到能做出理性的認識,并沒有聽信卜筮者所說的話。特別是對比來看史巫運用春秋文本《周易·隨》卜筮上非理性的巫術迷信行為,與原創《周易·隨》文政治哲學思想形成的天地之間的差距。

附:原創《周易·隨》文章譯解

(原文)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譯文)

十七、追隨處理得當,是大而亨通,有利無害的前景。

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制度來。這既關系著青年人的接替,也影響著老一輩人離去的問題。既要維系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紤]得當,照這樣辦,既尋求到正確的工作方法,也有利于其位,符合正道。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則有兇險;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么災禍呢?愛是通向美好吉祥的根本,繼承和發揚好的傳統,于是聽從國家的法度行之,而被君王所任用,就會亨通于西山那樣的穩固。

(解說)

“隨”指追隨,照辦,順從等意。本篇是指“追隨”之意。本篇的命題是“隨,元亨,利貞,無咎?!蓖ㄟ^“隨”的判詞來看,都是好的結果。那么追隨什么能有如此好的結果呢?正是篇中的“有孚在道”,即為官者應追隨的愛民原則,才“元亨,利貞,無咎”。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官位,官府?!坝濉保鹤兏??!肮儆杏?,貞吉”意思是“官位常有變動,是好的發展事情?!?/p>

這是圍繞著“追隨”講官府上的道理。官位不斷的變動,體現更好的選拔官員。

“出門交有功”。

“出”:拿出,產生?!伴T”:做事情的方法關鍵?!敖弧保航涣?,互相?!肮Α保汗ぷ?,成績,功效。

本句的意思是“要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流工作的制度來”。

本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說“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制度來?!?/p>

這應是現在組織法的最早論述了。這里的“官有渝,貞吉”,無疑體現了作者的進步思想,對打破官位壟斷無疑提出了思路。因《周易》時代早已進入官僚制社會。無論周王,或是諸侯國君,都是家長制專制,而家長制專制與官僚是個伴生現象。

“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本篇第二段內容?!跋怠保豪^,連接,聯系?!靶∽印保耗暧滓惠??!吨芏Y·夏官》有小子,掌祭祀的小事?!笆А保菏?,,改變,錯過等意?!罢煞颉保撼赡昴凶拥慕y稱?!半S”:照著辦,跟隨?!扒蟆保褐笇で?,要求,得到,事情做對了等意。

本段是承上段之意的進一步論述,上段講的是官府里的官員交替工作應建立一套制度。而本段就進一步闡述這是“關系著年輕一代和老一代退去的工作交替問題,既要維系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照這樣做,就尋求道了正確的辦法,也有利其位,并符合原則?!保ā跋敌∽?,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為君子講述如何對待官員組織問題,青年一代上來了,就要失去有經驗的老官員,即要退下去的問題。這“系”與“失”是個新老官員交替的問題。解決好官員交替工作,對有家有國的“君子”來說,是關系著政治的大事,即安邦治國的重要問題。給君子講述這些問題及道理,是讓君子更好的去安邦治國。

第三自然段是個轉折,是承上啟下之句。上面對官員交替工作這一問題應如何搞好進行了闡述。而本段是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即在官位上應堅持什么和反對什么?

“隨有獲,貞兇”。

作者總是從事物的利害關系來分析問題。這里的“有”是指取得,占有?!矮@”:得到。這句話的意思是“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那么,后果就有兇險?!贝_實在專制的官僚體制里,一心想的是占有官位,就會出現風險。而作者又緊跟著從正面給指明了方向: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p>

既然盯著官位,舍不得丟掉官位,就會帶來兇險。那么,如何化兇為吉呢?這里作者還是強調要堅持基本原則不變,即“有孚在道”?!版凇?愛?!霸凇保壕佑?,處于?!暗馈保阂幝?,道理,思想,方法等意。

本段的意思是“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么災禍呢?”

本段體現了作者對官位問題的思考,中國本是一個官本位的傳統之國,是人治之國。在西周時期已然是人治,作者從經驗中所得,曾發出過“履虎尾”,即伴君如伴虎的警示。而這里的“隨有獲,貞兇”依然是警示。作者是在提醒君子們別占有官位不放,該急流勇退時,就退下來,免得生出災禍。作者一樣是找不出一個合理有效的解決官僚制里的官道上的風險辦法,只有從精神道德層面上找出路,以此規避政治風險與災禍。由此作者建構出的“有孚”理念,成為政治上的根本行為準則。即讓“愛”成為“君子”與“小人”之間連結的紐帶。讓統治者愛被統治者,只是《周易》作者的一種政治向往而已?!吨芤住纷髡邩嫿ǖ摹坝墟凇崩砟?,無疑關注的是社會人生,即突破了西周初“以德配天”的神巫思想?!吨芤住窡o疑是哲學的突破,畢竟一種新的思想產生了。本篇里出現的“有孚在道”,是作者把“有孚”上升到“道”的理念。這里的“道”無疑是規律與法則。因《周易》的影響,發展出了后儒學(孔孟)強大的倫理道德政治學,并壟斷了后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思想界。而最早提出“道”這一學說,是《周易》作者。

第四自然段還是進一步論述“有孚”這一理念。

“孚于嘉,吉”。

“嘉”:美好的,贊美。這句話的意思是:“愛是通向美好與吉祥的根本”。

本篇最后的句子是“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拘系”:繼續遵守?!熬S”:剛,國家法度?!拔魃健保荷矫??!昂嘤谖魃健笔且?,這是引用歷史事件來說明堅守“愛”,就像周人開國享有西山封地而擁有祭祀的資格?!昂嘤谖魃健笔侵干掏醭姓J周族封國之地“岐山”,這是周族的發祥地,這里引用是說明事理。

本段的意思是“發揚傳統美德,順從國家的法度,被王所用,其位像周人亨有西山那樣國固而位穩?!?/p>

這是講君子之道,君子若能堅守“愛”,就會成功,會像周人那樣“開國承家”。

本篇是圍繞著官位上應遵循的一種正道,才能收到好的結果。這是為君子講述的為官與治官之道。既遵循愛的原則,才能享有開國的收獲。作者把“有孚”作為“君子”之治與立世的根本原則應去遵守,《周易》是以“愛”來治理天下的思想表述。

通過原創《周易·隨》文的譯解,明確無誤的知道其政治哲學思想,由此知道史巫以《周易》卜筮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即使穆姜對照《隨》文里的“元亨利貞”,最早從義理上進行解釋(對后世產生的義理解釋今本《周易》有著深遠的影響,更是“易學”上所謂“義理派”

的鼻祖),其對“元亨利貞”四字的說法,也并非其本義。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作者寄語:
wap_17K
  • 下載17K客戶端,《周易哲學解讀》最新章節無廣告純凈閱讀。
  • 17K客戶端專享,簽到即送VIP,免費讀全站。
更多

編輯推薦榜

1 大展鴻途
2 風起龍城
3 大秦第一熊孩子
4 仙穹彼岸
5 特種兵之最強國術系統
6 當晝與夜再次相遇
7 夫君寡嫂生野種?來!做親子鑒定
8 重生改嫁戰神公爹,家暴前夫嚇尿了
9 協議結束,億萬總裁跪著求續約
10 少年戰歌
資訊快遞
人氣熱銷 言情熱銷
潛力大作 女生必讀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左傳》與《周易》(十九)》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換一換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