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有讀者詢問,《短歌行》是不是赤壁前曹操所寫...
—————————————————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雄師,飲馬長江,與孫權決戰。是夜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酒酣,操取槊立于船頭,慷慨而歌。歌辭就是上面這首《短歌行》。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就提到它,后來經過小說家渲染,更是家喻戶曉了。但此詩究竟寫什么?唐代吳兢說它“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這些說法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我認為還是清代張玉谷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古詩賞析》卷八)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p>
——————————————————————————
但是這是小說,漢魏南北朝詩選注中說的是:《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名,屬《相和歌·平調曲》。這里是曹操按舊題寫作的新辭。從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一文看,此詩可能作于建安十三年征孫權的前夕。
因為是可能,不確定,所以我又去找阮瑀的《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全文如下。
——————————————————————————
離絕以來,于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恩情已深,違異之恨,中間尚淺也。孤懷此心,君豈同哉?每覽古今所由改趣,因緣侵辱,或起瑕釁(音信),心忿意危,盧綰(音腕)嫌畏于己隙,英布憂迫于情漏,此事之緣也。
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屬本州,豈若淮陰捐舊之恨;抑遏劉馥,相厚益隆,寧放朱浮顯露之奏,無匿張勝貸故之變,匪有陰構賁赫之告,固非淮南之釁也。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在形設象,易為變觀。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昔蘇秦說韓,羞以牛后,韓王按劍作色而怒;雖兵折地割,猶不為悔,人之情也。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致,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齎(音稽,同赍)見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加劉備之扇揚,事結釁連,推而行之,想暢本新,不愿于此也。
孤之德薄,位高任重,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長享其福;而姻親坐離,厚援生隙,??趾榷嘁韵嘭?,以為老夫包藏禍心,陰有鄭武取胡之詐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常死除棄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榮,流祚后世,以明雅素中誠之效,抱懷數年,未得散意。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舡(音香)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谷殫,無所復據,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敗也。荊土本非己分,我盡與君,冀取其余,非相侵肌膚,有所割損也。思計此變,無傷于孤,何必自遂于此,不復還之。高帝設爵以延安田橫,光武指河而誓朱鮪(音委),君之負累,豈如二子?是以至情,愿聞德音。
往年在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音朝)之形,定江濱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戰之計。將恐議者大為己榮,自謂策得,長無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然智者之慮慮于未形;達者所規,規于未兆。是故子胥直姑蘇之有麋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擒;穆生謝病以免楚難,鄒陽北游,不同吳禍。此四士者,豈圣人哉?徒通變思深,以微知著耳。以君之明,觀孤術數,量君所據,相計土地,豈勢少力乏,不能遠舉,割江之表,晏安而已哉!甚未然也。若恃水戰,臨江塞要,欲令王師終不得渡,亦未必也。夫水戰千里,情巧萬端,越為三軍,吳曾不御;漢潛夏陽,魏豹不意。江河雖廣,其長難衛也。
凡事有宜,不得盡言,將修舊好而張形勢,更無以威脅重敵人。然有所恐,恐書無益。何則?往者軍逼而自引還,今日在遠而興慰納,辭遜意狹,謂其力盡,適以增驕,不足相動,但明效古,當自圖之耳。昔淮南信左吳之策,漢隗(音胃)囂內王元之言,彭寵受親吏之計,三夫不寤,終為世笑;梁王不受詭、勝,竇融斥逐張玄,二賢既覺,福亦隨之;愿君少留意焉。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觀,上令圣朝無東顧之勞,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榮,孤受其利,豈不快哉!若忽至誠,以處僥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謂小人之仁,大仁之賊,大雅之人,不肯為此也。若憐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傾心去恨,順君之情,更與從事,取其后善,但擒劉備,亦足為效。開設二者,審取一焉。
聞荊、揚諸將,并得降者皆言交州為君所執,豫章距命,不承執事,疫旱并行,人兵減損,各求進軍,其言云云。孤聞此言,未以為悅。然道路既遠,降者難信,幸人之災,君子不為。且又百姓國家之有,加懷區區,樂欲崇和,庶幾明德。來見昭副,不勞而定,于孤益貴,是姑按兵守次,遣書致意。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愿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濯鱗清流,飛翼天衢,良時在茲,勖之而已。
————————————————————————
網上沒有這文章,所以是我手打的,慢慢打出來的,出處是我們學校中文古典文獻專業的內部圖書館的一本古籍《重校精印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106頁,掃葉山房發行,看樣式可能是在清末出版的。
————————————————————————
草草的看過,我自己覺得,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短歌行,就算提到了阮瑀的話也不太可靠。因為這家伙和陳琳一樣,都是專門寫討賊文的。陳琳比他有名,因為陳琳替袁紹寫文罵過曹操。不過兩人都是典型的御用文人,在他們的討賊文中沒有實話簡直是正常再正常的。
曹操此人到底什么時候寫的《短歌行》第一首,尚未可知。
————————————————————————
短歌行中明確的表示自己渴望人才的心情,這和他當時的政治主張密切相關。他希望天下能人都去投靠他,而不是其他的諸侯。
但是,最早曹操發招賢令募人是在建安十五年(210),他在《求賢令》中提出“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原則,突破了當時選人唯憑家世門第的藩籬。建安十九年(214),他在《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中進一步強調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庸可廢乎!有司明思其意,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痹诮ò捕辏?17),曹操又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列舉出伊尹、傅說、管仲、蕭何、曹參、韓信、陳平、吳起等人,說他們雖然“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卻“卒能成王業,聲著千載?!?/p>
在這之前,曹魏的統治集團已經形成。我認為當時譙縣老鄉,潁川大族和河北豪強三大集團在曹魏內部三足鼎立。建安十五年后去投靠的人已經不能得到重用。這在其后的曹魏政權中很明顯的得到了體現,幾乎所有魏國的大官員都是某某開國元勛的子弟。
這個“招賢令”其實更像是一個態度,曹操對來源各異的手下的態度。曹操重才能,不嫌棄貪官和有野心的人。許攸就是投降的有野心的貪官...這是對他部下的一種變相安撫,又是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氣度和宏圖。
曹操到處招核心人員的階段實際上要早的多,打過了袁紹,將許多河北名將大儒招募麾下之后,曹操的核心集團就已經人滿。因此,我推測這首短歌行,實際上是在官渡之戰前寫的。
o(∩_∩)o
感謝書友的提問,我可是都會認真回答的喲。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答nbfgnm:關于《短歌行》》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