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污穢之言 慎于口吻

《傳中華經典,讀家訓箴言——至清品行》 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著, 本章共1201字, 更新于: 2019-07-12 18:33

原文 訓曰:今外邊之無賴小人及太監等,慣詈罵人,且動輒發誓,亦如罵人之語,皆出自口。我等為人上者,斷乎不可?;蚴沽钪呌羞^,小則責之,大則撲之,詈罵之亦奚為?污穢之言輕出自口,所損大矣。爾等切記之! ——愛新覺羅·玄燁《庭訓格言》 白話 當今社會上的無賴小人以及宮中的太監們,習慣于破口罵人,而且還動輒就賭咒發誓,發誓的話也和罵人的臟話一樣,流利地從口中說出。我們作為人上之人,絕對不可以像他們那樣罵人。即使是下邊使喚之人有了過失,小過失就責問、處罰;大過失就鞭打,又何必要臭罵他們!污穢下流的語言雖說一張口就出來,但它的損失將會是很大的。你們一定要記住??! 家訓史話 在古代,語言是個很神秘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寫下來的字會成真。中國有倉頡造字的傳說,《淮南子》里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 鬼夜哭?!惫糯袊钟幸粋€傳統,寫了字的廢紙不能亂扔,要放在標有“敬惜字紙”的容器里燒掉?,F在還可以看到有的人家墻上貼了“百無禁忌”的紅紙條。人們認為語言可以通人神,是有神力的。 佛教把言辭粗野,惡從口生,稱為“惡口”。并把惡口列為“十惡”,即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嗔、癡之一。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談論別人的短處,他和一位書生是好友。書生的妻子美貌有才華,風流放縱,但實際上并沒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書生一起吃飯,忽然對書生說:“兄長的度量真大,為什么受外人的欺負卻不計較,反而在這里豪飲呢?”書生驚愕不解。周某說:“尊夫人笑謔放浪不羈,老兄還不知道嗎?”說著他挽起袖子,竭盡笑罵詆毀之能事。同桌的人認為他說話荒誕不經,連連罰他喝酒。周某又說大話:“你們都冷眼旁觀,我是熱心腸的漢子,不能作那種想說又不說的庸人之態?!睍樇t,氣得回家了。他的妻子聽到此事,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參加省試,剛領試卷進入考場,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寫了“好談閨閫< 閨閫:指男女之事。>”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潦草地寫完文章。一出考場他就吐血而死。 清代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當中說,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講她祖母很會罵人,后來祖母沒有任何疾病,忽然舌頭爛到喉嚨處,不能飲食、說話,痛得翻來覆去,幾天之后便死去。這位祖母唯獨舌頭會爛,可見她惡語業很重,她罵人的時候,能以勢壓人,別人都怕她,但是這個女強人最后壞在自己的舌頭上。舌根和語業關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語,說誠實話語,舌可以覆面,如果說惡語,說妄語,舌會萎縮、糜爛。 古訓今鑒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粗言鄙語下流話,換回的自然是粗言鄙語下流話。教養與權勢地位并不直接相連,有了權勢不一定就有教養,但有權勢必須表現出教養,這就叫“禮不下庶民”。 康熙在這篇庭訓中鄭重指出,罵人、說下流話,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行為。即便手下人做錯事,也不能謾罵失禮,大失身份。這里雖是從封建貴族的身份、地位講說此理,但其所告誡的道理,卻值得我們為戒?!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

作者寄語:

《18、污穢之言 慎于口吻》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