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傳中華經典,讀家訓箴言——至清品行》 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著, 本章共1162字, 更新于: 2019-07-12 18:33

原文 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凌人。掩人者人亦掩之,凌人者人亦凌之。故三郤為戮于晉,王叔負罪于周,不唯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劉清之 《戒子通錄》 白話 人們有了優點,很少有不自夸的,有了才能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必然會掩蓋別人的優點,自傲必然會看不起別人。掩蓋別人的人,別人也會來掩蓋他;看不起別人的人,別人也會看不起他。所以春秋時晉國的“三郤”都被厲公所殺,西周時的管叔和蔡叔因叛亂而被誅,不正是由于居功自傲、爭強好勝的緣故嗎?所以君子不愿意表現自己,并不是謙讓別人,而是嫌這樣做會妨礙別人。假如真的能做到以暫時的屈從作為伸張,以推讓作為獲取,以示弱表現剛強,那么就很少有辦不成的事。 家訓史話 苻堅是前秦世祖宣昭皇帝,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經過二十多年苦心經營,國富民強,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只有偏安一隅的東晉尚未征服。攻克晉陽俘獲朱序后,苻堅自己認為統一天下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于是他提出伐滅晉朝。但是大臣們紛紛反對。 苻堅的親弟弟苻融流淚勸苻堅,說伐晉有三不可:第一,天象不利,吳越之地有福象(古人非常迷信“天命”);第二,晉國國君是明君,臣下又有謝安、桓沖這樣的江表偉才;第三,國家連年數戰,兵疲將倦,有畏戰之心。苻融把王猛臨終遺言又復述了一遍,頓首泣訴:“伐晉必無功而返,而且陛下您寵信鮮卑、羌、羯等各族人等,他們遍布國都附近,手中有兵有權,而我們皇族貴戚卻都在遠方偏僻地方守邊,現在傾國而去伐晉,一旦出事,后悔根本來不及!”苻堅的大臣權翼,苻堅的寵愛少子苻詵以及國師道安等數十人面諫上書,苻堅均不聽。只有燕國勛貴慕容垂和羌族首領姚萇大力支持苻堅,發兵前他們自己與子侄輩都做好了趁亂復國的各方面準備。 但是苻堅因為以前的成績,變得驕傲起來了。他不聽大臣的勸告,帶領大軍南下,想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國。他號稱八十萬大軍,說只要把馬鞭往長江里一投,就可截斷流水。 開始,前秦軍攻陷壽陽、鄖城,雙方相持于洛澗。前秦屢戰屢勝,于是更加洋洋得意。 晉朝的軍隊趁前秦軍隊驕傲自滿的時候突然夜襲,前秦軍潰敗涂地,前秦軍中的鮮卑、羌、羯等各族兵丁各懷鬼胎,轉頭就跑,再往后的軍隊根本就看不見前面發生了什么事,看見黑黑壓壓一幫潰兵洪水般壓來,也扔下兵杖轉身就逃。苻堅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單騎逃遁至淮北,聽見風聲鶴鳴,都以為晉軍追到,倉惶逃奔不止。結果被東晉的五萬軍隊打得大敗而逃,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自己也在彬縣水口鄉被部下逼得自殺。 古訓今鑒 “自滿則敗,自矜則愚”,自以為滿足就會失敗,自我夸耀就會愚鈍,苻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平時不必夸耀自己的優點,不自滿不自負是給自己留余地。

作者寄語:

《4、自滿則敗,自矜則愚》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