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K小說網 >> 出版>> 文化社科 >> 風雅中華——漫談戲曲文化 [書號3010309]

第一節 川劇概述

《風雅中華——漫談戲曲文化》 北京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著, 本章共1046字, 更新于: 2019-07-12 18:29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云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并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中國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得福于先祖開發的都江古堰,在中華進化史上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而這片平原中心已有近三千年歷史的西蜀古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自古以來更是以“天府之都”、“富庶錦城”之稱而揚名天下。史書記載的“揚一益二”(益州為成都古稱)就是唐宋時期成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物阜民安、百業興旺的寫照。難怪詩仙李白如此驚嘆贊美這座天地靈氣孕育而成的都市: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并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劇本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表演真實細膩,幽默機趣,生活氣息濃郁,為群眾喜愛。 外來的各聲腔戲班原本都是各自演出,后來,由于陜西、山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省在四川各地的會館,每年在演出本省來的戲曲時,為了同時看到別的好戲,因此也請其它聲腔的戲班同臺演出。這種同臺演出,不但滿足了觀眾的要求,并促使了幾種聲腔戲班的藝人有了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再加上清朝末年,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新建起一批較為正規的劇場(當時叫“茶園”、“戲園”)之后,高、昆、胡、彈、燈等劇種的班社,紛紛從農村涌入大城市進行聯合經營與同臺演出,從而更增多和增強了各劇種班社間的藝術交流,他們為了生活及其藝術的發展而積極地互教互學,大膽吸收不同劇種的劇目和演唱的方法、技巧,并作試驗性的演出,等等。經過一定時期的實踐,在有些戲班,幾種聲腔便首先是在語言上,爾后是表演、音樂及舞臺美術等方面,逐漸融匯在一個統一的藝術范疇里,形成了共同的藝術風格。為了區別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劇、漢劇等其他外來的劇種,這種統一演出的戲曲形式便稱為“川戲”,后改稱“川劇”。 川劇舞臺上所以能出現眾多富有的藝術形象,還與它的行當劃分較細有關。川劇的行當總的方面分生、旦、凈、末、丑、雜等六大類。川劇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各種聲腔流行地區不同,藝眾的師承關系不同,大約在清同治和光緒年間,逐漸形成了一些流派。在這些流派中,除了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武生、武丑,有“曹大王”的贊稱)派等以杰出藝人稱派外,主要則是按河道(即流行地區)分為川西派、資陽河派、川北派、川東派等四派。川劇不僅行當多,流派多,而且精彩的特技多。如《水漫金山》中的白娘子和小青的“托舉”,《打紅巖》肖方的藏刀,《治中山》中樂羊子的幾次變臉等。

作者寄語:

《第一節 川劇概述》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

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

影音先锋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欧美精品18Ⅴideosex性欧美|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无码|萝li精品资源破解资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