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價值觀,決定了這家公司能做多大、走多遠。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決定了創業者的價值觀。
大秦帝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奇葩的存在,它從發動戰爭到統一中國只要短短9年,再從大一統到崩潰也只要14年。
就好比現在,一個公司從創業到估值百億,再到倒閉破產,不過短短一兩年。
?
它們遵循的是同一個規律。
?
因此,每一個創業者、現代人都應該好好了解這段歷史。
01
在公元前9世紀,一個叫非子的人為周朝王室養馬,得到了一小塊封地(現在甘肅一帶),100多年后,非子的后人秦襄公幫助周平王抵抗西戎進攻,于是周平王把這塊土地升到了諸侯的地位。
這就是秦國的前身。秦國成為諸侯之后,終于與東方列國平起平坐。但由于地處苦寒邊遠之地,一向被東方諸國看不起,“國際”上根本不把秦國視為平等成員,不讓他參與諸侯之會盟,而是把它看做未開化的野蠻人部落。
地域歧視自古就有。然而越是出身卑微越有昂揚的斗志,古今中外莫不是如此。
當時社會的動蕩越來越加劇。各國的新興軍功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紛紛要求政治改革,于是掀起了一場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當時的變法浪潮恰似現在的互聯網浪潮,抓住了先機的國家很可能成為新興大國。
這其中當然不乏很多熱血青年,就像現在的創業者。
公元前362年,21歲的熱血青年秦孝公成了秦國君王,他恥于秦國的落后狀況,看到這股變法浪潮,也決心進行二次創業!于是向全天下發出了求賢令,最終從國外請了一個CEO,叫商鞅。
當時,中國歷史已經從“春秋”過度到了“戰國”,大家先從字面理解一下,“春秋二字聽起來多么浪漫,而“戰國”聽起來多么殘忍,沒錯就是這種區別。在春秋時期,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只要你服我”就可以了,大家雖然都想當老大,但是不會互相侵吞,而且還會尊敬周朝天子。而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關系是你死我活,老子要活就非得滅了你不可,叢林法則開始在中國盛行,因此對于戰國時期人們看來,他們簡直生活在一個“末法亂世”。
商鞅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年代,當時儒家思想已經不再被人們追捧,極端的亂象造就了他極端的人格,他奉行的就是法家思想。
02
百家爭鳴的盛況也在此時急劇萎縮。天下的知識分子、有才之士已經不再像老子、孔子和莊子那樣追求價值和思想,而是熱衷于能夠迅速獲取功名的權術。有志氣的年輕人都在尋找一種短、平、快的創業捷徑,這種情況跟現在極其相似。
比如,除了商鞅之外,還有像蘇秦、張儀等等這樣的“上進”青年,鬼谷子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天使投資人,他們在埋頭苦學了很多現實、務實的道術——縱橫術之后,開始出山創業、打天下。
以德治世的時代已經過去,勝者為王的思想更為流行。
商鞅上任秦國CEO的第一天,董事長秦孝公就對他說:“我只想最短的時間把公司做大、做強、做上市!僅此而已!”
商鞅說:“我志就在此!”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是商鞅的創新名言,他們兩人閉門談了三天三夜,達成了秦國發展的兩個十年戰略規劃:
第一個十年計劃是努力發展“農業”,儲備糧食,把年輕人都趕到農村去開墾荒地,獎勵耕織,這是打基礎階段。
第二個十年計劃是發展“軍事”,調動大家上陣殺敵的積極性,把所有的生產成果都轉移到戰場上。
?
在第一個十年計劃里,商鞅廢井田、開阡陌,鼓勵墾荒、獎勵耕織,小農經濟開始興起,這確實是社會的進步。
?
但是商鞅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確保從民間財富到軍隊資源的完全傳輸。必須保證對民間資源的強大汲取能力,才能不斷發起并打贏戰爭。
?
總之一切都為了能打仗、打贏仗而做準備。
03
這里有兩組學者統計的數據,第一個是戰爭動員率,秦國成功動員了其總人口的8%到20%,而當時的古羅馬共和國僅能動員1%,希臘提洛同盟也僅為5.2%。
第二個數據是:從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完成統一),全國共有96場有大國卷入的戰爭,其中秦國發動了52場(占54%),并取得了48場勝利(占92%)。
這樣的秦國,簡直就是成為一個戰爭機器。
?
這就好比一個公司為了做大做強,不惜一切大家讓大家加班。
?
為達到目的,商鞅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
??其一,打擊傳統貴族
?
要知道在先秦時期,國家實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很多土地、民眾資源都掌握在貴族手里,而不受君主直接控制。傳統貴族控制了社會大部分資源,就會阻止國家行動的一致性。
?
很多公司也是這樣,新上任的CEO都會將公司原來的管理層解散,然后自己組建管理層,實施他的一套新戰略。
?
為了徹底拆散當時的傳統社會結構,商鞅甚至用成文律法,強制解散大家族,然后推行“無軍功不授爵”的制度,獎勵新興階層——好戰分子,他是怎么獎勵的呢?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仆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而且在軍中,由于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三級爵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兩級爵位只能吃粗米,沒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軍功爵還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真是一人得軍功,全家都受益。
看到這樣的激勵政策,是不是有點摩拳擦掌了?想想看吧,如果一個人靠正常奮斗去買房子、娶老婆、養孩子,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而在秦國當兵砍掉一個敵人腦袋,就可以給500平米房產、田地一頃、還有仆人。如果你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國,肯定會去“當兵發財”了!
據后人統計,秦在統一過程中斬殺的六國人數在150萬以上。像白起這樣擅長打“殲滅戰”的將軍出現在秦國是很正常的。因此秦國在先秦典籍中一般都被稱為“虎狼之國”。
總之,商鞅的轉型升級就是要讓大家為了打仗而打仗,始終堅持以“打仗”為中心,這就徹底破壞傳統社會的組織架構,于是當時秦國涌現了很多新興貴族,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功造富”運動。
當然這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因為他打破了傳統固化的社會,使很多底層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希望。但是這也是撕裂式的財富重組,野蠻、粗魯。底層人們翻身的方式,除了廢井田、開阡陌之外,更重要的是獎勵軍功。然而善于打仗并不能代表先進的生產力,這就是“軍功造富”和現在的“互聯網造富”的本質區別,互聯網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打仗殺人只是一種更加野蠻的行徑,反而是文明的倒退,這是核心問題所在。
??其二,拆散、弱化人民
在商鞅看來,國家要富強,民眾就要愚蠢。他認為除了農耕和作戰,其他行業如隱士、學者、游士、手藝人,這些人的想法太多,容易提升人民的文化和意識,讓農民見異思遷,對國家穩固不利,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有個焚書坑儒的政策,其實當時商鞅就向秦孝公提過焚書的主張,不過100多年后才被秦始皇徹底執行。
?
這就好像一個公司總是擔心員工自己去創業,而采取一切措施壓制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變成只會耕地的牛,現在看來這真荒唐,因為只有員工強大了,公司才能強大,公司要做的是用一個怎么樣的機制發揮大家積極性,而不是生硬拴住和壓迫。
?
商鞅“墾草令”的基本內容就是8個字:全民皆農,滅絕百業。商鞅不會因戰功、農耕以外的任何理由獎賞百姓。為了讓大家死心塌地的埋頭種地,它還阻止商業,商鞅禁止糧食貿易,不許有雇工現象,杜絕勞動力市場,讓你不種地就沒飯吃。想做生意?重稅!重稅!再重稅!讓你無利可圖,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他規定商人的雇員必須服役,而且秦國的臟活、累活、送死活,統統商人先上,這讓秦國商業急劇倒退。
?
這就是商鞅“國富民弱”的核心邏輯:民眾貧窮,國家才能富強。國家要定時的去打仗,否則飽暖思淫欲,民眾就會有在耕種、打仗之上更高層次的東西;商鞅把這稱之為“民平則慎,慎則難變”,商鞅還明令“民無得擅徙”,禁止百姓擅自遷居,以上統稱為“一民”的政策。
另外就是要控制包括土地、山林、鹽鐵在內的核心資源,實行嚴格的“國家授地制”,“山澤之利”等資源全部歸國家掌控,除此之外連私人旅館不許存在。這就是“一山澤”政策。
?
所以商鞅在最后遭到清算而出逃的時候,拒絕商鞅投宿的旅館前臺,其實是個非常有職業道德的國企員工,當然這是后話了。
?
商鞅就這樣為秦國締造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和一群“呆萌”的百姓。在商鞅死后約80年,荀子西游秦國的見聞是:這里的百姓都很愚昧、順從,他們目光呆滯,躲避官府。
?
顯然,此時的秦國百姓都成了一個個隨時待命的棋子,這使秦國動輒能夠出兵發動大規模戰爭,或者征發上百萬人營造宮室陵墓。
04
究其本質,商鞅變法就是要把秦國民眾統統變成兩種人,一種是農民,一種是戰士;一個只會耕地的牛,一個只會拼命殺敵的狼;一個在后勤,一個上前線,為戰爭服務!而且農民和戰士都必須愚昧無知、卑賤貧窮,這樣才能用爵位和財物之類的小恩惠讓他們服從。
所以: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都是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者,為了理想中的大國崛起,無論執行怎樣難以理喻的政策,都在所不惜。
對很多公司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執行力”。實際上這種公司最多是表面強大、執行力強,絕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商鞅變法最大的進步在于,他讓土地得到了流通,最大化地被開墾。同時那些既得利益者失利,讓那些一無所有的草根有上升的通道,他打開了那個固化的社會,讓民眾看到了升遷的希望。
商鞅變法能夠成功,在于他緊抓問題核心:在當時的世道,能打才是硬道理!他用簡單的、易于操作的、見效快的辦法,折騰出一個殺氣騰騰的秦國。抓農業,等于打仗有了保障;抓軍事,是為打仗做好準備。
所有少年得志的創業型公司,都有要顛覆一切、橫掃一切的原始訴求,更何況秦國一直被忽視和歧視。所以秦國在發跡之后,拼命去消滅傳統的東方列國: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6年,滅燕;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短短9年時間即完成統一。
05
筆者認為,這種野蠻式的發展路徑可以使一個國家在最短時間變成一臺戰爭機器,但如果把它作為長期國策,必定會潰敗。商鞅指揮下的秦國,其文化、商業模式和市場定位等只適應“打天下”的階段,如果依然用這種方式治理天下,必然大亂。
秦國統一中國之后,應該安撫天下,立刻對“戰爭機器”的國家進行轉型升級,但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讓其還在這條不歸路上狂飆,比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修萬里長城、建阿房宮、修陵墓,依然還是采取原來的路線。
大秦帝國已經是統治者了,卻還把自己當成掠奪者。
于是,一句 “天下苦秦久矣”的口號,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迅速成為一股強大的反秦勢力。大秦帝國雖然實現了千秋霸業,但只維持了14年就宣告破產,然后“六王畢,四海一”。
然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多百姓翻身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為了天下太平,而是不想被壓迫,想去壓迫別人,這才是最可怕的。
今天你騎在我頭上,明天我就要騎在你頭上,無休止的循環。
06
創業者的價值觀,決定了這家公司能做多大、走多遠。
而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決定了創業者的價值觀。
從現代企業的角度來看,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也很野蠻,它們不顧一切的收買用戶,用暴力、原始的手段提高數據和流量,為什么不捫心自問:自己究竟是用價值吸引了用戶,還是用眼前的利益收買了用戶?進一步而言,自己的商業模式究竟有沒有為社會創造實際價值?有沒有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再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現在社會人心躁動,人人都想創業,到處充滿功利主義和務實主義,盛行勝者為王的叢林法則,這種狀態跟戰國時期如同一轍,如果缺失人文關懷和更加文明的指引,再強大的體系都會頃刻間分崩離析。
因此,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家能夠重塑世人價值觀的公司。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大秦帝國》》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