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建文皇帝敕旨來者,正使是程亨,副使是鄭洽。程亨原官戶部侍郎,當日在宮中見帝祝發①,愿隨出亡,帝以其大臣蹤跡難掩,麾之使去。后于吳楚間,再謁行在,至是又覲帝于白龍庵,適與史彬、鄭洽相遇。留侍匝月②,帝足疾稍愈,遂令史彬暫回吳門。程亨、鄭洽面授天語,赍手敕御詩,來到濟南。當下眾文武官員,于皇華亭接著敕旨,程亨道:“行在詔書,不宜到闕下開讀,就此排班跪聽?!编嵡⑺煨x曰:
朕以涼德,薦膺大寶,方幸四海承平,豈意一門戕賊,或者朕有乖親親之義歟?然而火熸深宮,鬼門倉卒愿從亡者,至于稽顙①泣血,抑何其眾多而哀迫也?迨黼座潛移,掛官遁跡者若干人;擊笏碎首,嚼齒穿斷者若干人;蹈鼎鑊,甘斧锧者若干人;屠三黨,赤九族,株連鄉閭,抄洗朋類者若干人;間關萬里,訪求行在,之死靡悔者又若干人;甚而童稚涂血于囹圄,婦女碎骨干教坊,又不知凡幾人。嗟乎!是皆為朕一人,朕獲罪于天矣!稽之唐虞三代,君臣一體,如元首之與心膂股肱。至秦而始制君尊臣卑之禮,若奴隸之于家主,胥役之于官長,歷代沿之。
由此而世風益薄,人心益偽,君臣之際,以面相承。朕有何德,而致忠臣義士、孝子烈媛,若此其同心一德哉?夫殺身之忍,殉死之慘,雖父兄子弟秉天性之親者,尚且難能,何況君臣以道合者乎?朕清夜思之,轉輾而不能自得于心也。今帝師以女子之身,起義于草莽,黃旗一舉,奄有中原。邀皇天之眷佑,籍祖宗之蔭庇,乘輿之返,當自有日。我太祖以三尺劍而定海內,出天縱之圣,蕩蕩乎民無能名,君尊臣卑,理固宜然。若朕則顛覆之余,安得顏曰“吾君也”?
至尊無對,而亦可以蔑視夫臣子乎?爾諸文武新舊大臣,務考三王之典禮,二帝之儀文,固何道之由,而直使如家人父子之同聚一堂也。廷議金允,奏請帝師裁正,后送朕覽。非敢更議祖宗之制,蓋因適當其時,有可復古禮之機,復之而已。手敕。
建文二十年秋八月 日諸舊臣聽畢,感激帝旨諄切,嗚咽流涕,皆俯伏不能起。其新文武諸臣,眾皆欷歔太息。遂將敕書交與黃門官員,轉達帝師。百官遵旨會議,自不必說。
次日程亨、鄭洽隨同眾文武,朝見帝師于正殿。月君詢帝起居,程亨前奏:“圣躬甚安,只是兩足受了濕氣,步履艱難,近來服薏政粥頗有效驗?!编嵡⒓闯噬嫌圃姾?,奏道:“帝諭,詩意內有復位之期,令臣轉達帝師睿覽?!眴⒑磿r,是絕句二首。云:
出震乘乾黼座新,誰知矛盾在親親?
玄黃交戰龍潛去,天地溟濛不見春。
三界鬟華梵帝春,廿年飛錫出風塵。
只今欲脫雙芒屩,踏破燕云入紫宸。月君覽畢,以示諸臣曰:“帝意在先取北平,然后復位。今兩軍師各領重鎮,不可調遣,孤家當親率六師,克取燕山,奉迎鑾輿也?!敝T臣皆頓首稱謝。程亨、鄭洽齊奏道:“臣等臨行,面奉帝諭,俟兵部待郎廖平來謁,即令前赴黔中,敦請東宮先來監國?!痹戮溃骸暗壑剂际?。青宮監國,可以系四海臣民之望,即孤家北征,亦心安也?!睍r大冢宰周尚文,已經予告致仕,月君即命程亨為天卿,鄭洽補黃門侍郎,同議典禮。罷朝各散。①祝發——削去頭發。指削發出家。②匝月——一個月。①稽(qǐ,音啟)顙——古時叩頭的敬禮。
程亨涖任之后,一面抄錄敕書,行知兩軍師及開府大將軍外,齊集眾文武官員,于行闕下會議。皆垂紳委珮,肅然拱立,不敢創發一語?;ハ噙d讓,商榷竟日,絕無個主張。只因三代典章,毀于秦焰①,無可考據。自漢叔孫通②摭拾秦制,參以己意,定為一朝制度,君太尊而臣太卑,非復古禮。歷代雖有損益,要皆大同小異。至本朝太祖命李善長等酌定朝議,大約不出唐宋舊制。今日要改弦易轍,原屬繁難,況且建文帝主意,要臣不太卑,而君不太尊,就是孟子所云“天子不召師”的議論,為臣子者越不敢專擅了。程亨亦沒奈何,遂去請教于相府。吳學誠道:“帝旨原請帝師裁正,今不妨取其可更易者更易幾條,其不可更易者,奏請帝師定奪便了?!庇谑侵T臣等,只將細微之處略為損益,交于相府上達帝師。吳學誠、趙天泰、梁田玉等,又面行奏請月君,乃更定數條,計列于左:
大會朝三公、三孤,總率百官朝賀畢,公、孤并賜榻重茵,分左右帶斜而坐;正六卿與黃門尚書,薇省大學士、都憲御史并賜錦墩;亞卿與黃門侍郎、薇省左右學士、僉憲御史及京尹,皆賜茵席地而坐;祭酒通政、監察御史、侍讀侍講與撰文學士,并都給諫及靈臺政,皆賜席地而坐;外起居注官一員,立于黼座之側;簪筆御史一員,立于殿楹之內。余皆兩行鵠立,其右班以元勛封公封侯者,與六卿對坐;封伯爵并京營大將軍,與黃門尚書及亞卿等對坐;將軍、副將、參將與京尹、祭酒、靈臺監等對坐。余依品次侍立。并再賜茶:天子,玉鐘;公、孤,金鐘;
六卿,銀鐘;以下統用瓷器。天子舉手,公、孤鞠躬半揖,六卿以下皆全揖,飲畢而退。如有大元帥與朝,照依文銜列入左班之內。若外而開府與朝,當列都憲御史之次;若外鎮大將軍與朝,應在京營大將軍之下。
燕饗文武列坐,如大會朝儀,其小臣統賜席地而坐。天子降榻,北向正立,令二內監執爵箸為公、孤定席,天子舉手。公、孤向上三揖。天子就榻,南面而立,令內監為六卿定席,天子亦舉手,六卿向上三叩首。天子就坐,令內監自亞卿以下至靈臺正止,均送酒畢,余小臣每席各賜一壺,自斟酒畢,三公乃舉玉爵,同三孤跪獻天子三爵。天子降榻,拱手親受,六卿候御坐畢,方舉玉爵,率亞卿以下至京尹叩首,獻天子三爵。天子于御坐上舉手,內臣接受。以下祭酒、都諫、靈臺正,各舉玉爵,率同諸臣等,咸叩首獻天子三爵,不舉手。內臣接受畢,然后作樂。飲至九爵,公卿率群工謝恩,小臣先退,次第至于六卿。公、孤出,天子下座,送至殿檐,看公、孤降陛。由甬道將出門,公、孤遙向上再揖,天子舉手回宮。其武臣大小各員,統隨文臣班次行禮,不令執爵。
常朝
天子平日視朝,三公、三孤總不與,唯六卿率百官朝謁,賜坐如大會朝議,并賜茶一次。
文職至靈臺官止,武職至參將止,余小臣皆不賜。天子不舉鐘,飲畢而退。若天子召公、孤問道,或咨詢軍國事宜,公、孤方同入朝。其大元帥有公、孤銜者,常朝亦不與,或天子召問軍政及邊塞事宜,方與朝會。其儀制悉如大會朝之禮。
燕見三公、三孤入殿,天子降榻相迎。公、孤扶杖三揖,天子答以半禮,南向就坐,公、孤皆兩旁北向斜坐。外六卿等,若在偏殿賜坐,如大會朝儀;若在內殿,六卿等賜榻,亞卿等賜錦墩,祭酒等賜茵,余皆席地賜坐。武臣官職大小,悉照文官之制。
奏對①只因三代典章,毀于秦焰——指秦時始皇帝焚書坑儒之舉。②叔孫通——漢初薛縣(今山東膝縣東南)人。漢朝建立,與儒生共立朝儀,后任太子太傅。
凡日行政事,自六卿至靈臺正,叩首畢,皆立奏。天子有問,亦立對,均不賜坐。余小臣,皆跪奏。天子有問,拜首而對。若系特奏事宜,自六卿至靈臺,皆俯伏跪奏,天子命平身乃起。
若小臣特奏,無面對之禮,許封章奏,從黃門上達,伏地候旨。三公、三孤無常奏事情,其有特奏,但就莊上起立,奏畢仍坐。外武職亦悉從文官儀制。
經筵天子南向坐,講官側坐,三公、三孤左右帶斜坐同聽。義理有可辨者,公、孤正之。外起居注官一員席地而坐,講半賜茶。青宮講筵,太子北向坐。講官西向坐,紫薇省大學士并左右學士,皆東向坐陪聽,意旨有不當者辨之。外簪筆御史一員,席地坐,專糾太子失儀,凡三進茶而畢。
游宴謂游林苑、登臺榭、泛舟之類。止紫薇學士及黃門官員陪從,其余大小諸臣,皆不與焉。
或賦詩飲酒、征伎聽歌,侍坐侍立均無一定禮儀,但于日夕告退。若秉燭不散,給諫御史共彈之。
稱呼天子稱公、孤曰先生,其拜起,令內侍扶掖,不鳴贊,不蹈舞。正六卿并紫薇大學士、都憲御史、黃門尚書及亞卿等,皆稱為卿。紫薇左右諸學士與黃門侍郎、僉憲御史、大司成、都給諫等,皆呼官銜。監察御史、給事中及各衙門五品以下,悉呼名字。凡經筵官進講之時,天子亦呼為先生,其平日仍照品稱呼。若東宮講官,皇太子自始至終,總稱為先生。紫薇左右學士,不在經筵,亦稱為先生。若大學士,稱為老先生。三公、三孤,則稱元老先生。其正六卿與都憲御史、黃門尚書,皆呼曰先生,加以官銜,如大宗伯稱為宗伯先生,大司空稱曰司空先生,都憲先生,尚書先生之類。亞六卿起至黃門侍郎、僉憲、京尹、司成與薇省諸學士,悉稱為卿。都給諫、監察御史與給事中眾御史,及各衙門五品以上,悉呼官銜。余小臣各呼名字。
以上皆平日常行制度,其吉、兇、軍、賓、嘉五大禮,別有儀文,字跡繁多,茲不能載。月君草創畢,以示諸仙師曰:“禮儀制度,古來創自圣賢,后代因之考據,而今杜撰出來,也可以行得否?”鮑師道:“這也與古禮多有相合,怎行不得?”曼師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難道后世就沒有個可以制禮作樂的?畢竟后人做來,說是杜撰,當時未有禮儀,驀地造出,有個不是杜撰的么?秦之李斯、漢之叔孫通,他是何物?尚且說白道黑,造起一代典章,至今也還宗①他些制度,何況帝師道統天人,學貫今古,半述半作的。諺云:‘禮失而求諸野?!蹘熎鹩诓菀?,正合著這句話。若說行不得,就是不知禮的皇帝了?!滨U師等皆大笑。公孫大娘道:“還有一說,君太尊,巨太卑,猶且不可;若帝與后,原系敵體夫妻,因何跪拜迎接,無異仆婦之見家主?今帝師以女子而登九五,也要定個典禮,使皇后像個皇后,與眾妃嬪之俯伏跪叩首,有些分別,未為不可?!滨U師道:“公孫仙師說得極是。帝為乾道,后為坤道,《羲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m尊卑有體,要亦不至懸絕若是。且‘后’字與‘帝’字同義,豈可稱曰帝后,行的是仆妾之禮?”月君道:“皇帝之女下嫁,亦夫婦也,何以舅姑之尊,尚用臣禮相見?堯降二女于媯汭②,不聞瞽瞍夫婦③跪之叩之。這也是最不平的,我當折而衷之,定個儀制?!甭鼛煹溃骸拔铱吹蹘?,只是①宗——師從、沿襲。②堯降二女于媯(guī,音龜)汭(ruì,音銳)《書、堯典》:“釐隆二女于媯汭?!敝茚嵧踅刀趮偹諒澢壑?。③瞽瞍(sǒ,音受)夫婦——眼瞎的夫婦。
護短女人,那里行得去?”月君笑道:“這是裁其過而補其不及,曼師因何反說?”曼師道:“反說反說,反轉來卻是正說。你看天下婦女與男人行禮,男子深深一揖至地,女人只把膝磕子來一曲,直挺挺的立著,也算個行禮么?平等親戚,尚使不得,何況見了尊長,也做出這個模樣,豈不可笑?唐朝武曌登極,受享四海臣民朝謁,就把女人抬貴起來,造下這曲膝之儀,美其名曰‘萬?!?。流傳至今,把鄉村里巷之匹婦,也都尊重了,何況公主是皇帝的女兒,豈不應該的?今帝師但要把至尊之女,抑他下來,倒不議及至賤之婦人,豈不與武曌一般護短的了?”月君笑道:”曼師舉一世而變化之,固出于大公至正,但帝旨只為朝儀起見,后妃朝帝主,駙馬朝公主,似可類及。若說到民間婦女,則絕不相涉,如何可以牽連奏聞?”聶隱娘道:“定個典禮,竟自頒行,何必連著朝儀啟奏呢?”公孫大娘道:“如今怕老婆的,一百個里倒有九十八九個,難道個個是毯男子?也有錯認了周公制禮,只道婦人是應大的。帝師移風易俗,整飭他轉來,也為須眉吐一吐氣?!甭鼛煹溃骸叭缃竦蹘熗L,九州之外,八荒之內,沒有個不震服的。自己也要存個地步,怎肯把這些女人來屈抑他?”月君笑道:“曼師用了激將之法了?!滨U師道:“帝師不知,他一個問訊,直要曲腰俯首至地,那女人只說個‘師父不勞’,連膝磕子也不曲一曲,他心上好不惱么?”眾仙師皆大笑。于是月君草定女儀數則,開列于左:
— 后妃未經冊立者,雖元配,仍從妃制;必告之宗廟百官,進冊奉璽綬者,方名曰后。帝至后宮,則后出殿檐,降階俯躬而接,帝舉手下輦,肩隨同行進殿。后拜:帝答以半札。設位,帝南向,后北向坐。設宴亦如之,不同席,不并肩也。帝出,送之階下,候帝升輦,后乃還宮。若宮中有廣筵宴會,眾妃畢集,帝與后皆正席南向,妃皆側立,俟后賜坐,乃坐。宴將畢,后先辭帝行,帝起送后至殿檐間,諸妃皆下陛跪送,俟后升輦出宮,乃還。其平日,妃嬪見后,一如見帝之禮,后不賜坐,雖位至貴妃,亦不敢坐。后有失德,非淫、媚、悍三者不廢;廢必告之宗廟,宣諸公、孤,無專廢之札。
— 公主下降,無論是何等人家,凡未經廟見之前,翁姑夫婿皆行臣下見公主之禮。禮未廟見者,不執婦功,故《魏風》之刺儉不中禮。今未廟見之婦,縫裳者曰“纖纖女手”,可以縫裳,仍謂之女,而不謂之婦。若已經廟見,乃應執婦功之候,雖天子之女,其奉翁姑與事夫婿,皆須恪盡婦道,與臣庶家無異也。若有故而出,亦總照七出之例。若公主留**中,而附馬入見,仍行臣禮。在國與在家,各盡其道。
— 臣庶家女子,未出閣者,除拜見叔伯母舅,余皆不見。其已出閣者,凡九族親戚在五服以內者,有事皆得接見。凡三黨親戚平等者,男子向上拜,婦人側向答拜。若男系長親,婦人向上拜,男子側向答拜。男子系卑幼,亦向上拜,婦人側立答以半札。若作揖,男子俯首至地,婦人俯躬,衣袖至地而止。其有通家朋友與鄰里往來相見者,無論長幼,總照平等親戚之例。若孀居婦人,年五十以內者,止與己之胞弟兄及內侄與夫之嫡侄相見,并照平等及卑幼之例。其五十以上者,一切接見,均得與有夫之婦人同一例。向來曲膝萬福之禮,永行禁絕。月君方才寫竟,曼師大笑道:“婦人揖不至地,到底護短?!痹戮残Φ溃骸半m然,婦人高髻云鬟,教他垂首至地,恐釵卸冠傾,不好看相?!甭鼛煹溃骸斑@也罷了。倘有和尚道士、女尼女冠,系是應見的親戚,作何行禮,怎不定個制度?怪不得帝師與我等道姑、尼姑混在一處了?!滨U師等又皆大笑。月君道:“雖出戲言,然其間倒是要防閑的?!滨U師道:“還有要防閑的哩。譬如奴仆丫鬟見主子主母,雖然貴賤有別,到底有男女之嫌。而今世界,主奸仆婦,像個理所當然。還有奴才奸主母的,其主礙于體面,竟至明知不問?;蛴幸鸭槠淦椭畫D女,自覺內慚,不便究治,大家和同混一起來,也還成個人么?從來刑罰治于已然,禮法治于未然,帝師何以不慮及那?”月君點首道:“善哉,善哉!此等深意,皆補圣賢所未備?!闭竟P起草,素英又進言道:“我最惱的是婦人搽粉涂朱,妝得似小鬼一般,亦應禁止才是?!痹戮溃骸岸ǖ氖嵌Y,這等妝飾之事,不在禮文上的,如何說到這個地步?”曼師道:“怎說不到?只教他在禮上梳妝便了?!痹戮溃骸拔矣袀€道理在?!彼煊謱懗鰯禇l云:
— 奴仆與主母,平常無事,不許相見。其有叩節拜壽并吉兇事宜,或奉使稟令,應入見者,主母出中堂南向,奴仆于階下背跪叩首,起亦背立。稟命已畢,即趨出。如非緊要之事,令小童或婦女傳言,不得擅入中門。若主母孀居,則垂簾而見,奴仆仍行背叩之禮。其旁主母,若家主之嫂與弟婦并姊妹之親,均照此背叩,只行半禮。唯家主之母,年五十以上者,見面稟對,與家主同。
— 家主與仆婦,除自幼以丫鬟婢女配合童仆,照常服役外,其余收買仆從,另居外宅者,茍無正事,婦女與家主亦不見面。其仆與婦同見家主,一體面叩。若止仆婦入見,亦行背叩之禮。有稟令事宜,但請命于主母。若仆婦寡居,止許見主母,不見家主?;蚍钍怪劣H黨之家,亦止見旁主之婦,雖家主之嫡叔伯胞兄弟亦不見面行禮。若系祖父傳下之人,未經分析,體統宜一;若已分析,則各有各主,其仆見家主之弟兄叔伯仍行全禮,其余只行半禮。若仆婦,概止行半禮可也。
— 大家閨門內服役者,男系童子,女系丫鬟,若已匹配,均出中門外居住。其小戶人家,既無內外之別,亦不可有奴婢之名,當稱為義男義婦,其禮與子孫同。
— 凡和尚道士,已是方外,雖至戚婦女,無相見之禮。若系女尼女冠,無論是親非親,尊卑長幼一體平行。曼師道:“差了,差了!倘若祖太太一輩出了家,也與子孫婦輩平行,有這理么?”鮑師道:“好胡說!現今你做尼姑,見了你外甥剎魔主,還怕得他很哩?!痹戮φf:“世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如今依著曼師,除親姑親祖姑外,方照此例而行何如?”公孫仙師道:“這個沒得說?!痹戮焯碜⒃诜酵鈼l下。又將妝飾事宜,另寫出一款云:
— 夫婦百年偕老,終日相對,須如賓客一般。所謂情欲之感,無介乎儀容,燕私之意,不形乎動靜,方為君子淑女,正不必蘭麝薰肌,粉脂涂面,以為容悅之態。諺云:“丑婦良家之寶?!睙o鹽德耀,為千古第一丑婦,即為千古第一賢媛,不聞其稍有妝飾也。丑者尚不須妝飾。況其美者乎?然而《詩》云“刑于寡妻”,此尤在為丈夫者整其大綱,而使閨人不屑屑于畫眉點額。如謝女之有林下風范,豈非絕代佳事?至夫侍妾媵婢、舞女歌姬,粉白黛綠,爭妍而取憐,處其地位,理所當然,不在禁例。又若娼家樂戶獻笑倚門,迎新送舊,全在乎異樣新妝,作為狐媚,以惑人心,尤不在此禁例。鮑、曼諸師,看了大贊道:“禁得妙,禁得妙!不禁的尤妙!從此天下閨中,皆化為淡汝真色矣?!痹戮烀赜?,一并封發相府,除會朝儀制與后妃公主二則,應奏覆皇帝外,其臣庶家五條,即頒敕各郡縣,一體遵行。越數日,呂律與高咸寧各有聯銜奏疏二道,不知也為朝儀大典與否。從來草野師儒,每負禮樂典章之學問;廟堂君相,寧無損益因革之權宜?且看下文。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八十三回 建文帝敕議君臣典禮 唐月君頒行男女儀制》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