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窟》序言
《游仙窟》今惟日本有之,是舊鈔本,藏于昌平學;題寧州襄樂縣尉張文成作。文成者,張族鳥之字;題署著字,古人亦常有,如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其一卷亦云常道將集矣。張族鳥,深州陸渾人;兩《唐書》皆附見《張薦傳》,云以調露初登進士第,為岐王府參軍,屢試皆甲科,大有文譽,調長安尉遷鴻臚丞。證圣中,天官劉奇以為御史;性躁卞,儻蕩無檢,姚崇尤惡之;開元初,御史李全交劾族鳥訕短時政,貶嶺南,旋得內徙,終司門員外郎?!俄樧趯嶄洝芬嘀^族鳥博學工文詞,七登文學科?!洞筇菩抡Z》則云,后轉洛陽尉,故有《詠燕詩》,其末章云,“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睍r人無不諷詠?!短茣冯m稱其文下筆立成,大行一時,后進莫不傳記,日本新羅使至,必出金寶購之,而又訾為浮艷少理致,論著亦率詆誚蕪穢。族鳥書之傳于今者,尚有《朝野僉載》及《龍筋鳳髓判》,誠亦多詆誚浮艷之辭?!队蜗煽摺窞閭髌?,又多俳調,故史志皆不載;清楊守敬作《日本訪書志》,始著于錄,而貶之一如《唐書》之言。日本則初頗珍秘,以為異書;嘗有注,似亦唐時人作。河世寧曾取其中之詩十余首入《全唐詩逸》,鮑氏刊之《知不足齋叢書》中;今矛塵將具印之,而全文始復歸華土。不特當時之習俗如酬對舞詠,時語如目兼目舌嫈嫇",可資博識;即其始以駢儷之語作傳奇,前于陳球之《燕山外史》者千載,亦為治文學史者所不能廢矣。
中華民國十六年七月七日,魯迅識。
《爭自由的波浪》小引
俄國大改革之后,我就看見些游覽者的各種評論?;蛘哒f貴人怎樣慘苦,簡直不像人間;或者說平民究竟抬了頭,后來一定有希望?;虬蛸H,結論往往正相反。我想,這大概都是對的。貴人自然總要較為苦惱,平民也自然比先前抬了頭。游覽的人各照自己的傾向,說了一面的話。近來雖聽說俄國怎樣善于宣傳,但在北京的報紙上,所見的卻相反,大抵是要竭力寫出內部的黑暗和殘酷來。這一定是很足使禮教之邦的人民驚心動魄的罷。但倘若讀過專制時代的俄國所產生的文章,就會明白即使那些話全是真的,也毫不足怪。俄皇的皮鞭和絞架,拷問和西伯利亞,是不能造出對于怨敵也極仁愛的人民的。
以前的俄國的英雄們,實在以種種方式用了他們的血,使同志感奮,使好心腸人墮淚,使劊子手有功,使閑漢得消遣??偸怯幸嬗谌藗?,尤其是有益于暴君,酷吏,閑人們的時候多;饜足他們的兇心,供給他們的談助。將這些寫在紙上,血色早已輕淡得遠了;如但兼珂的慷慨,托爾斯多的慈悲,是多么柔和的心。但當時還是不準印行。這做文章,這不準印,也還是使兇心得饜足,談助得加添。英雄的血,始終是無味的國土里的人生的鹽,而且大抵是給閑人們作生活的鹽,這倒實在是很可詫異的。
這書里面的梭斐亞的人格還要使人感動,戈理基筆下的人生也還活躍著,但大半也都要成為流水帳簿罷。然而翻翻過去的血的流水帳簿,原也未始不能夠推見將來,只要不將那帳目來作消遣。
有些人到現在還在為俄國的上等人鳴不平,以為革命的光明的標語,實際倒成了黑暗。這恐怕也是真的。改革的標語一定是較光明的;做這書中所收的幾篇文章的時代,改革者大概就很想普給一切人們以一律的光明。但他們被拷問,被幽禁,被流放,被殺戮了。要給,也不能。這已經都寫在帳上,一翻就明白。假使遏絕革新,屠戮改革者的人物,改革后也就同浴改革的光明,那所處的倒是最穩妥的地位。然而已經都寫在帳上了,因此用血的方式,到后來便不同,先前似的時代在他們已經過去。
中國是否會有平民的時代,自然無從斷定。然而,總之,平民總未必會舍命改革以后,倒給上等人安排魚翅席,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上等人從來就沒有給他們安排過雜合面。只要翻翻這一本書,大略便明白別人的自由是怎樣掙來的前因,并且看看后果,即使將來地位失墜,也就不至于妄鳴不平,較之失意而學佛,切實得多多了。所以,我想,這幾篇文章在中國還是很有好處的。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風雨之夜,魯迅記于廈門。
哀范君三章
風雨飄搖日,余懷范愛農。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世味秋荼苦,人間直道窮。
奈何三月別,竟爾失畸躬!
其二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
狐貍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里寒云惡,炎天凜夜長。
獨沉清泠水,能否滌愁腸?
其三
把酒論當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猶茗艼,微醉自沉淪。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
故人云散盡,我亦等輕塵!
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
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京大學第二院講
我四五年來未到這邊,對于這邊情形,不甚熟悉;我在上海的情形,也非諸君所知。所以今天還是講幫閑文學與幫忙文學。
這當怎么講?從五四運動后,新文學家很提倡小說;其故由當時提倡新文學的人看見西洋文學中小說地位甚高,和詩歌相仿佛;所以弄得像不看小說就不是人似的。但依我們中國的老眼睛看起來,小說是給人消閑的,是為酒余茶后之用。因為飯吃得飽飽的,茶喝得飽飽的,閑起來也實在是苦極的事,那時候又沒有跳舞場:明末清初的時候,一份人家必有幫閑的東西存在的。那些會念書會下棋會畫畫的人,陪主人念念書,下下棋,畫幾筆畫,這叫做幫閑,也就是篾片!所以幫閑文學又名篾片文學。小說就做著篾片的職務。漢武帝時候,只有司馬相如不高興這樣,常常裝病不出去。至于究竟為什么裝病,我可不知道。倘說他反對皇帝是為了盧布,我想大概是不會的,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盧布。大凡要亡國的時候,皇帝無事,臣子談談女人,談談酒,像六朝的南朝,開國的時候,這些人便做詔令,做敕,做宣言,做電報,——做所謂皇皇大文。主人一到第二代就不忙了,于是臣子就幫閑。所以幫閑文學實在就是幫忙文學。
中國文學從我看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廊廟文學,這就是已經走進主人家中,非幫主人的忙,就得幫主人的閑;與這相對的是(二)山林文學。唐詩即有此二種。如果用現代話講起來,是“在朝”和“下野”。后面這一種雖然暫時無忙可幫,無閑可幫,但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闕”。如果既不能幫忙,又不能幫閑,那么,心里就甚是悲哀了。
中國是隱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時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謂之征君;開當鋪,賣糖葫蘆是不會被征的。我曾經聽說有人做世界文學史,稱中國文學為官僚文學??雌饋韺嵲谝膊诲e。一方面固然由于文字難,一般人受教育少,不能做文章,但在另一方面看起來,中國文學和官僚也實在接近。
現在大概也如此。惟方法巧妙得多了,竟至于看不出來。今日文學最巧妙的有所謂為藝術而藝術派。這一派在五四運動時代,確是革命的,因為當時是向“文以載道”說進攻的,但是現在卻連反抗性都沒有了。不但沒有反抗性,而且壓制新文學的發生。對社會不敢批評,也不能反抗,若反抗,便說對不起藝術。故也變成幫忙柏勒思(plus)幫閑。為藝術而藝術派對俗事是不問的,但對于俗事如主張為人生而藝術的人是反對的,則如現代評論派,他們反對罵人,但有人罵他們,他們也是要罵的。他們罵罵人的人,正如殺殺人的一樣——他們是劊子手。
這種幫忙和幫閑的情形是長久的。我并不勸人立刻把中國的文物都拋棄了,因為不看這些,就沒有東西看;不幫忙也不幫閑的文學真也太不多?,F在做文章的人們幾乎都是幫閑幫忙的人物。有人說文學家是很高尚的,我卻不相信與吃飯問題無關,不過我又以為文學與吃飯問題有關也不打緊,只要能比較的不幫忙不幫閑就好。
報《奇哉所謂》
有所謂熊先生者,以似論似信的口吻,驚怪我的“淺薄無知識”和佩服我的膽量。我可是大佩服他的文章之長?,F在只能略答幾句。
一、中國書都是好的,說不好即不懂;這話是老得生了銹的老兵器。講《易經》的就多用這方法:“易”,是玄妙的,你以為非者,就因為你不懂。我當然無憑來證明我能懂得任何中國書,和熊先生比賽;也沒有讀過什么特別的奇書。但于你所舉的幾種,也曾略略一翻,只是似乎本子有些兩樣,例如我所見的《抱樸子》外篇,就不專論神仙的。楊朱的著作我未見;《列子》就有假托的嫌疑,而況他所稱引。我自愧淺薄,不敢據此來衡量楊朱先生的精神。
二、“行要學來輔助”,我知道的。但我說:要學,須多讀外國書?!爸灰?,不要讀書”,是你的改本,你雖然就此又發了一大段牢騷,我可是沒有再說廢話的必要了。但我不解青年何以就不準做代表,當**,否則就是“出鋒頭”。莫非必須老頭子如趙爾巽者,才可以做代表當**么?三、我說,“多看外國書”,你卻推演為將來都說外國話,變成外國人了。你是熟精古書的,現在說話的時候就都用古文,并且變了古人,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了么?你也自己想想去。我希望你一想就通,這是只要有常識就行的。
四、你所謂“五胡中國化……滿人讀漢文,現在都讀成漢人了”這些話,大約就是因為懂得古書而來的。我偶翻幾本中國書時,也常覺得其中含有類似的精神,——或者就是足下之所謂“積極”。我或者“把根本忘了”也難說,但我還只愿意和外國以賓主關系相通,不忍見再如五胡亂華以至滿洲入關那樣,先以主奴關系而后有所謂“同化”!假使我們還要依據“根本”的老例,那么,大日本進來,被漢人同化,不中用了,大美國進來,被漢人同化,又不中用了……以至黑種紅種進來,都被漢人同化,都不中用了。此后沒有人再進來,歐美非澳和亞洲的一部都成空地,只有一大堆讀漢文的雜種擠在中國了。這是怎樣的美談!
五、即如大作所說,讀外國書就都講外國話罷,但講外國話卻也不即變成外國人。漢人總是漢人,獨立的時候是國民,覆亡之后就是“亡國奴”,無論說的是那一種話。因為國的存亡是在政權,不在語言文字的。美國用英文,并非英國的隸屬;瑞士用德法文,也不被兩國所瓜分;比國用法文,沒有請法國人做皇帝。滿洲人是“讀漢文”的,但革命以前,是我們的征服者,以后,即五族共和,和我們共存同在,何嘗變了漢人。但正因為“讀漢文”,傳染上了“僵尸的樂觀”,所以不能如蒙古人那樣,來蹂躪一通之后就跑回去,只好和漢人一同恭候別族的進來,使他同化了。但假如進來的又像蒙古人那樣,豈不又折了很大的資本么?
大作又說我“大聲急呼”之后,不過幾年,青年就只能說外國話。我以為是不省人事之談。國語的統一鼓吹了這些年了,不必說一切青年,便是在學校的學生,可曾都忘卻了家鄉話?即使只能說外國話了,何以就“只能愛外國的國”?蔡松坡反對袁世凱,因為他們國語不同之故么?滿人入關,因為漢人都能說滿洲話,愛了他們之故么?清末革命,因為滿人都忽而不讀漢文了,所以我們就不愛他們了之故么?淺顯的人事尚且不省,談什么光榮,估什么價值。
六、你也同別的一兩個反對論者一樣,很替我本身打算利害,照例是應該感謝的。我雖不學無術,而于相傳“處于才與不才之間”的不死不活或入世妙法,也還不無所知,但我不愿意照辦。所謂“素負學者聲名”,“站在中國青年前面”這些榮名,都是你隨意給我加上的,現在既然覺得“淺薄無知識”了,當然就可以仍由你隨意革去。我自愧不能說些討人喜歡的話,尤其是合于你先生一流人的尊意的話。但你所推測的我的私意,是不對的,我還活著,不像楊朱墨翟們的死無對證,可以確定為只有你一個懂得。我也沒有做什么《阿鼠傳》,只做過一篇《阿Q正傳》。
到這里,就答你篇末的詰問了:“既說‘從來沒有留心過’”者,指“青年必讀書”,寫在本欄內;“何以果決地說這種話”者,以供若干讀者的參考,寫在“附記”內。雖然自歉句子不如古書之易懂,但也就可以不理你最后的要求。而且,也不待你們論定??v使論定,不過空言,決不會就此通行天下,何況照例是永遠論不定,至多不過是“中雖有壞的,而亦有好的;西雖有好的,而亦有壞的”之類的微溫說而已。我雖至愚,亦何至呈書目于如先生者之前乎?
臨末,我還要“果決地”說幾句:我以為如果外國人來滅中國,是只教你略能說幾句外國話,卻不至于勸你多讀外國書,因為那書是來滅的人們所讀的。但是還要獎勵你多讀中國書,孔子也還要更加崇奉,像元朝和清朝一樣。
《爭自由的波浪》小引
俄國大改革之后,我就看見些游覽者的各種評論?;蛘哒f貴人怎樣慘苦,簡直不像人間;或者說平民究竟抬了頭,后來一定有希望?;虬蛸H,結論往往正相反。我想,這大概都是對的。貴人自然總要較為苦惱,平民也自然比先前抬了頭。游覽的人各照自己的傾向,說了一面的話。近來雖聽說俄國怎樣善于宣傳,但在北京的報紙上,所見的卻相反,大抵是要竭力寫出內部的黑暗和殘酷來。這一定是很足使禮教之邦的人民驚心動魄的罷。但倘若讀過專制時代的俄國所產生的文章,就會明白即使那些話全是真的,也毫不足怪。俄皇的皮鞭和絞架,拷問和西伯利亞,是不能造出對于怨敵也極仁愛的人民的。
以前的俄國的英雄們,實在以種種方式用了他們的血,使同志感奮,使好心腸人墮淚,使劊子手有功,使閑漢得消遣??偸怯幸嬗谌藗?,尤其是有益于暴君,酷吏,閑人們的時候多;饜足他們的兇心,供給他們的談助。將這些寫在紙上,血色早已輕淡得遠了;如但兼珂的慷慨,托爾斯多的慈悲,是多么柔和的心。但當時還是不準印行。這做文章,這不準印,也還是使兇心得饜足,談助得加添。英雄的血,始終是無味的國土里的人生的鹽,而且大抵是給閑人們作生活的鹽,這倒實在是很可詫異的。
這書里面的梭斐亞的人格還要使人感動,戈理基筆下的人生也還活躍著,但大半也都要成為流水帳簿罷。然而翻翻過去的血的流水帳簿,原也未始不能夠推見將來,只要不將那帳目來作消遣。
有些人到現在還在為俄國的上等人鳴不平,以為革命的光明的標語,實際倒成了黑暗。這恐怕也是真的。改革的標語一定是較光明的;做這書中所收的幾篇文章的時代,改革者大概就很想普給一切人們以一律的光明。但他們被拷問,被幽禁,被流放,被殺戮了。要給,也不能。這已經都寫在帳上,一翻就明白。假使遏絕革新,屠戮改革者的人物,改革后也就同浴改革的光明,那所處的倒是最穩妥的地位。然而已經都寫在帳上了,因此用血的方式,到后來便不同,先前似的時代在他們已經過去。
中國是否會有平民的時代,自然無從斷定。然而,總之,平民總未必會舍命改革以后,倒給上等人安排魚翅席,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上等人從來就沒有給他們安排過雜合面。只要翻翻這一本書,大略便明白別人的自由是怎樣掙來的前因,并且看看后果,即使將來地位失墜,也就不至于妄鳴不平,較之失意而學佛,切實得多多了。所以,我想,這幾篇文章在中國還是很有好處的。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風雨之夜,魯迅記于廈門。
報載患腦炎戲作
橫眉豈奪蛾眉冶,不料仍違眾女心。
詛咒而今翻異樣,無如臣腦故如冰。
三月十六日
備考:并非《晨報》造謠
昨日本刊《來信》的標題之下,敘及開封女生被兵士怎么的新聞,因系《晨報》之所揭載,似疑《晨報》造謠,或《晨報》訪員報告不實,其實皆不然的,我可以用事實來證明。
上述開封女學生被兵士○○的新聞,是一種不負責任捏名投稿,這位投稿的先生,大約是同時發兩封信,一給《京報》,一給《晨報》(或者尚有他報),我當時看了這封信,用觀察新聞的眼光估量,似乎有些不對,就送他到字紙簍中去了?!冻繄蟆匪逸d的,一字不差,便是這樣東西,我所以說并不是《晨報》造謠,也不是《晨報》訪員報告不實,至多可以說他發這篇稿欠鄭重斟酌罷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五日《京報副刊》。
備考:給魯迅先生的一封信
我今天寫這封信給你,也許像你在《楊樹達君的襲來》中所說的,“我們并不曾認識了哪”;但是我這樣的意見,忍耐得好久了,終于忍不住的說出來,這在先生也可以原諒的罷。
先生在《晨報》副鐫上所登的《苦悶的象征》,在這篇的文字的前面,有了你的自序;記不切了,也許是像這樣的說吧!“它本是廚川君劫后的作品,由了燒失的故紙堆中,發出來的,是一包未定稿。本來沒有甚么名字,他的友人,徑直的給他定下了,——叫作《苦悶的象征》?!毕壬@樣的意見,或者是別有所見而云然。但以我在大前年的時候,所見到的這篇東西的譯稿,像與這里所說的情形,稍有出入;先生,讓我在下面說出了吧。
在《學燈》上,有了一位叫明權的,曾譯載過廚川君的一篇東西,叫作《苦悶的象征》。我曾經拿了他的譯文與先生的對照,覺得與先生所譯的一毫不差。不過他只登了《創作論》與《鑒賞論》,下面是甚么也沒有了,大約原文是這樣的罷。這篇譯文,是登在一九二一年的,那時日本還沒地震,廚川君也還健在;這篇東西,既然有了外國人把它翻譯過,大概原文也已揭載過了罷。這篇東西的命名,自然也是廚川君所定的,不是外國人所能杜撰出來的。若然,先生在自序上所說的,他友人給他定下了這個名字,——《苦悶的象征》,——至少也有了部分的錯誤了罷。
這個理由,是很明白的;因為那時候日本還沒有地震,廚川君也還沒有死,這篇名字,已經出現過而且發表的了。依我的愚見,這篇東西,是廚川君的未定稿,大約是靠底住的;廚川君先前有了《創作論》和《鑒賞論》,又已發表過,給他定下了名字,叫作《苦悶的象征》。后來《文藝上的幾個根本問題的考察》,《文藝的起源》,又先后的做成功了?;蛘咭惨寻l表過,這在熟于日本文壇事實的,自然知道,又把它摒集在一塊去。也許廚川君若沒有死,還有第五第六的幾篇東西,也說不定呢!
但是不幸廚川君是死了,而且是死于地震的了;他的友人,就把他這一包劫后的遺稿,已經命名過的,——《苦悶的象征》,——發表出來,這個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編者——所臆定的,是廚川君自己定下的;這個假定,大約不至有了不對了罷。
以上幾則,是我的未曾作準的見解,先生看見了它,可以給我個明白而且徹底的指導么?
先生,我就在這里止住了罷?
王鑄。
備考:那幾個女學生真該死
開封女師范的幾個學生被奸致命的事情,各報上已經登載了。而開封教育界對于此毫無一點表示,大概為的是她們真該死吧!
她們的校長欽定的規則,是在平常不準她們出校門一步;到星期日與紀念日也只許她們出門兩點鐘。她們要是恪守規則,在悶的時候就該在校內大仙樓上憑覽一會,到后操場內散散步,誰教她們出門?即令出門了,去商場買東西是可以的,去朋友家瞧一瞧是可以的,是誰教她們去那荒無人跡的地方游鐵塔?鐵塔雖則是極有名的古跡,只可讓那督軍省長去憑覽,只可讓名人學士去題名;說得低些,只讓那些男學生們去頂上大呼小叫,她們女人那有游覽的資格?以無資格去游的人,而竟去游,實屬僭行非分,豈不該死?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她們雖非為吃飯而失節,其失節則一,也是該死的!她們不幸遭到丘八的凌辱,即不啻她們的囪門上打上了“該死”的印子?;氐綄W校,她們的師長,也許在表面上表示可憐的樣子,而他們的內眼中便不斷頭的映著那“該死”的影子,她們的同學也許規勸她們別生氣,而在背后未必不議著她們“該死”。設若她們不死,父母就許不以為女,丈夫就許不以為妻,仆婢就許不以為主;一切,一切的人,就許不以為人。她們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抬頭一看,是“該死”,低頭一想,是“該死”?!霸撍馈钡目諝馐顾齻儾荒艹鰵?,她們打算好了,唯有一死干凈,唯有一死方可滌濾恥辱。所以,所以,就用那澀硬的繩子束在她們那柔軟的脖頸上,結果了她們的性命。當她們的舌頭伸出,眼睛僵硬,呼吸斷絕時,社會的群眾便鼓掌大呼曰,“好,好!巾幗丈夫!”
可憐的她們竟死了!而她們是“該死”的!但不有丘八,她們怎能死?她們一死,倒落巾幗好漢。是她們的名節,原是丘八們成就的。那么,校長先生就可特別向丘八們行三鞠躬禮了,那還有為死者雪恥滌辱的勇氣呢?校長先生呵!我們的話都氣得說不出了,你也扭著你那兩縷胡子想一想么?你以前在學校中所讀過的教育書上,就是滿印著“吃人,吃人,”“該死,該死,”么?或者你所學的只有“保飯碗”的方子么?不然,你為什么不把這項事情宣諸全國,激起輿論,攻擊軍閥,而為死者鳴冤呢?想必是為的她們該死吧!
末了,我要問河南的掌兵權的人。禹縣的人民,被你們的兵士所焚掠,屠殺,你們推到土匪軍隊憨玉琨的頭上,這鐵塔上的奸殺案,難道說也是憨的土匪兵跑到那里所辦的么?伊洛間人民所遭的災難你們可以委之于未見未聞,這發見在你們的眼皮底下,耳朵旁邊的事情,你們還可以裝聾賣啞么?而此事發生了十余日了,未聞你們斬一兵,殺一卒,我想著你們也是為的她們該死吧!呀!
備考:偏見的經驗
我自讀書以來,就很信“開卷有益”這句話是實在話,因為不論什么書,都有它的道理,有它的事實,看它總可以增廣些智識,所以《京副》上發表“青年必讀書”的征求時,我就發生“為什么要分青年必讀的書”的疑問,到后來細思幾次,才得一個“假定”的回答,就是說:青年時代,“血氣未定,經驗未深”,分別是非能力,還沒有充足,隨隨便便買書來看,恐怕引導入于迷途;有許多青年最愛看情書,結果墜入情網的不知多少,現在把青年應該讀的書選出來,豈不很好嗎?
因此,看見胡適之先生選出“青年必讀書”后,每天都要先看“青年必讀書”才看“時事新聞”,不料二月二十一日看到魯迅先生選的,嚇得我大跳。魯迅先生說他“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這也難怪。但是,他附注中卻說“要趁這機會,略說自己的經驗,以供若干讀者的參考”云云,他的經驗怎樣呢?他說: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時(但除了印度),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中國書中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的,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的確,他的經驗真巧妙,“看中國書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边@種經驗,雖然錢能訓要廢中國文字不得專美于前,卻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經驗了。
唉!是的!“看中國書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所謂“人生”,究竟是什么的人生呢?“歐化”的人生哩?抑“美化”的人生呢?嘗聽說:賣國賊們,都是留學外國的博士碩士。大概魯迅先生看了活人的頹唐和厭世的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嗎?
哈哈!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看了達爾文羅素等外國書,即忘了梁啟超胡適之等的中國書了。不然,為什么要說中國書是僵死的?假使中國書僵死的,為什么老子,孔子,孟子,荀子輩,尚有他的著作遺傳到現在呢?
喂!魯迅先生!你的經驗……你自己的經驗,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無以名之,名之曰:“偏見的經驗”。十四,二,二十三。(自警官高等學校寄)
備考:青年必讀書(趙雪陽)
青年必讀十部書的征求,先生費盡苦心為青年求一指導。各家所答,依各人之主觀,原是當然的結果;富于傳統思想的,貽誤青年匪淺。魯迅先生繳白卷,在我看起來,實比選十部書得的教訓多,不想竟惹起非議。發表過的除掉副刊上熊以謙先生那篇文章,我還聽說一位學者關于這件事向學生發過議論,則熊先生那篇文章實在不敢過責為淺薄,不知現在青年多少韞藏那種思想而未發呢!茲將那位學者的話錄后,多么令人可驚呵!
他們弟兄(自然連周二先生也在內了)讀得中國書非常的多。他家中藏的書很多,家中又便易,凡想著看而沒有的書,總要買到。中國書好的很多,如今他們偏不讓人家讀,而自家讀得那么多,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真是什么意思呢!試過的此路不通行,宣告了還有罪么?魯迅先生那一點革命精神,不彀他這幾句話撲滅,這是多么可悲呵!
這幾年以來,各種反動的思想,影響于青年,實在不堪設想;其腐敗較在《新青年》雜志上思想革命以前還甚;腐朽之上,還加以麻木的外套,這比較的要難于改革了。偏僻之地還不曉得“新”是什么,譬如彈簧之一伸,他們永遠看那靜的故態吧。請不要動氣,不要自飾,不要閉戶空想,實地去觀察,看看得的結果驚人不驚?(下略)
趙雪陽。三月二十七日。
一九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京報副刊》。
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十二月
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六月二十一日
對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見
孟真先生:
來信收到了?,F在對于《新潮》沒有別的意見:倘以后想到什么,極愿意隨時通知。
《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純粹科學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見,以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無論如何總要對于中國的老病刺他幾針,譬如說天文忽然罵陰歷,講生理終于打醫生之類?,F在的老先生聽人說“地球橢圓”,“元素七十七種”,是不反對的了?!缎鲁薄防镅b滿了這些文章,他們或者還暗地里高興。(他們有許多很鼓吹少年專講科學,不要議論,《新潮》三期通信內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們的當。)現在偏要發議論,而且講科學,講科學而仍發議論,庶幾乎他們依然不得安穩,我們也可告無罪于天下了??偠灾?,從三皇五帝時代的眼光看來,講科學和發議論都是蛇,無非前者是青梢蛇,后者是蝮蛇罷了;一朝有了棍子,就都要打死的。既然如此,自然還是毒重的好?!咦约翰豢媳淮?,也自然不消說得。
《新潮》里的詩寫景敘事的多,抒情的少,所以有點單調。此后能多有幾樣作風很不同的詩就好了。翻譯外國的詩歌也是一種要事,可惜這事很不容易。
《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藝術上說,是不應該的。來信說好,大約是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所以單見蝙蝠能干了。我自己知道實在不是作家,現在的亂嚷,是想鬧出幾個新的創作家來,——我想中國總該有天才,被社會擠倒在底下,——破破中國的寂寞。
《新潮》里的《雪夜》,《這也是一個人》,《是愛情還是苦痛》(起首有點小毛?。?,都是好的。上海的小說家夢里也沒有想到過。這樣下去,創作很有點希望?!渡日`》譯的很好?!锻葡肌穼嵲诓桓夜ЬS。
魯迅四月十六日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1 永夜 作者: 江火香貓
科幻末世 1042417 字
永夜:浩劫余生,終見光明
2 ?;▌e沾邊,重生的我只想搞錢 作者: 十萬字
都市小說 789066 字
都重生了,還不好好搞錢?
3 我死后,姐姐們才開始愛我 作者: 木馬非馬
都市小說 80082 字
我死后,全家人才開始知道愛我,可我已經死了
4 上門狂婿 作者: 狼叔當道
都市小說 8171953 字
上門贅婿,受辱三年,期約一到,強者歸來!
5 武圣之上 作者: 任我獨行俠
玄幻奇幻 201339 字
這是個廢材靠著金手指,逆天改命的故事!
6 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作者: 妞妞騎牛
都市小說 415929 字
穿越60年代:開局荒年,我帶著全村吃肉
7 這位詩仙要退婚 作者: 人世幾春秋
歷史軍事 1194814 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文韜武略
8 玄幻:遇強則強,我的修為無上限 作者: 史上最帥作者
玄幻奇幻 1481875 字
獲得遇強則強系統,我直接啪啪給了天道兩個大嘴巴子
9 紅豆緣:炮灰也要長命百歲 作者: 翹褚
古代言情 271116 字
開局炮灰劇本怎么辦?不慌,茍著茍著就到大結局了
10 神龍訣之九龍劍訣 作者: 光環美男
仙俠武俠 1003350 字
江湖傳聞要是得到《神龍訣》,就可以稱霸武林!
《第三章》最新評論
評論本章還沒有人發表評論哦~
我來說兩句